一、免除法律责任的几种情形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经验所呈现的主要免责形式,具体如下:
首先,此类免责方式的典型代表即为“不提起诉讼及其协议”免责原则。在此种模式下,如受害方或相关当事人未选择向法院主动发起诉讼以追索行为人的法律责任,那么行为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便在实质上得到了豁免;
其次,若受害方与加害方在法律准许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实现免责目的亦可。
第二类免责形式则是基于“履行不能”的原因进行免责。在财产责任方面,当责任人确实无力履行或无法全额履行时,相关国家机构将有权全部或部分免除其法律责任。
第三种免责形式为“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在经过一段特定时间后自动获得豁免。
最后,对于那些在违法行为发生后,能够积极主动地投案自首,甚至通过立功表现来弥补过错的人员,可以考虑给予其部分乃至全部的法律责任豁免。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免除法律责任承诺书有效吗
关于免除追究民事责任的承诺书,其具备完全且重要的法律效力,这是由相关法律规定所赋予的。而对于是否为有效承诺书的界定,
首先应考查签署人为签署承诺书时所应当具备的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其次,以签署人如是表达出来的意图为准来考察其自愿真实的意思表示;
再者,承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标准,不给其他人带来损失,而且也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此外,在承诺关系的成立过程中,保持诚信度并且不损害他人权益,同时也要遵循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等基本原则。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之中,免责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首先是所谓的"不诉免责",这意味着只要受害方没有提起诉讼,那么导致损害发生的主体就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是"协议免责",其本质上是指在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免除某些责任;第三种情况是"履行不能免责",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当行为人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完全或者部分履行义务时,相关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免除其部分或全部责任;最后一种情况是"时效免责",它是指在法律责任产生一定时间之后,其效力会自然终止。另外,对于那些主动投案并提供重要线索协助破案的犯罪嫌疑人,司法机关也可能会考虑对其部分或全部法律责任予以豁免。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