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被收押怎么办
倘若在取保候审期限内,涉嫌违法的嫌疑人出现了新的犯罪行为或违背了取保候审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公诉机构或执法部门有权决定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将其收押。此时,该名嫌疑人必须严格遵循决策机构制定的规定,前往指定的拘留场所接受管制。在拘禁期内,嫌疑人应尊重监所纪律,努力改正自身错误,增强自我改造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取保候审被抓了会判缓刑吗
在获得保释许可之后,能否得到缓刑的判决,须视乎罪犯本人是否具备适用缓刑的相关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而言,只要他们同时符合以下这些条件,就有可能获得缓刑的判决。而针对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孕妇以及年届七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是应当给予缓刑的判决:
(1)犯罪行为的情节相对轻微;
(2)具有真诚的悔过之意;
(3)不再存在再次犯罪的风险;
(4)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在社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实施取保候审期间,倘若犯罪嫌疑人再度涉嫌新的违法行为或者违反了相关法规,公共检察机构或者执法部门有权利依法撤销对其进行的取保候审措施,同时将其重新予以收押管制。该类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前往指定区域开始执行相应的监管服刑任务。在执行拘禁徒刑期间,犯罪嫌疑人应当尊重纪律规范,积极改变自身不当行为,不断提升自我教育改造的意识和能力。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