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实行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必然受到刑法的处罚,这仅仅是一种必要的保障程序。法院会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相关证据以及法律条文的明确规定,对犯罪者进行审判和判决。虽然有过前科记录对于最终判决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能直接决定是否判处刑罚。具体的判决结果将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被告人的认罪态度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不逃避、不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
二、取保候审有谅解书行吗
在取保候审过程中,并无规定必须征得被害人或其家属的谅解书方可准许。
然而,为了确保适当性和公正性,申请人应当满足以下条件后才能考虑申请取保候审:
首先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可能会被法院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
其次可能会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其他方法可能会对公众造成更大的威胁;
再次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身患严重疾病、无法自行照顾生活、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情况,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产生额外的风险;
最后是如果案件已经进入审判阶段,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羁押期限已到,仍未完成审理工作,此时也需要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针对具有前科的当事人而言,被准予取保候审未必会直接导致其最后被判定有罪并承担相应刑责。这是因为取保候审仅仅是在诉讼过程中为了确保公正审判而采取的一种保障措施,具体的案件审理及裁判结果,需由法院根据相关事实情况、证据材料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判断与裁决。尽管前科记录可能对最终判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它并不具备决定性的作用,真正决定刑罚轻重的关键因素还包括了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被告人的认罪悔过表现等等。因此,即使是曾经被取保候审的前科人员,也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必定会面临刑事处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