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将“实刑”和“缓刑”称为民俗俗语。简单地说,实刑即是指沦陷入狱,比如被判入狱三年,那么就必须接受为期三年的监禁。而缓刑则是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那些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依其犯罪行为及悔过表现,只要证明他们不再对社会造成威胁,便可裁定缓刑。
被裁定缓刑的被告,在缓刑考验期内若犯下新的罪行或发现自己先前还有余罪未判定,那么缓刑将被取消,新的犯罪或多余罪行的责任将会被承担,到时,将依法按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期。
值得注意的是,被裁定缓刑的被告,如果他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公安部关于缓刑的监管规定,且情节较为严重者,也会被取消缓刑,并执行原判刑罚。
我们以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为例,就是说在判决结果公布之后,被告无需立即进入监狱服刑,而是拥有三年的缓刑期,如果在这三年内,他能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未曾触犯上述重罪,那么三年的有期徒刑将不再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醉驾判缓刑后能否取保候审
不可行。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通常由司法机构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依法要求特定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是缴纳保证金,以此来确保他们能够随时接受传唤与问询,而这项措施的实行和执行均由公安机关负责。不难看出,取保候审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保障案件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手段。
然而,对于已经被判刑并正在服刑的罪犯来说,此时刑事诉讼程序已经宣告终结,因此无法再申请保释。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醉驾案中缓刑与实刑的根本区分,在于它们各自的执行方式有所不同。实刑指的是从罪犯被判处徒刑开始,即刻进入监狱服刑,例如如果某人被判决处以三年有期徒刑,就必须在监狱里度过三个完整的刑期。然而,缓刑却是专为那些被判处拘役或者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而设立的,根据他们的犯罪行为以及有无悔改之意,如果他们承诺不再对社会构成威胁,法院可以做出缓刑的决定。在缓刑期间,只要被告人没有再次触犯法律或者被发现有新的犯罪行为,原来判处的刑罚就不再予以执行。然而一旦缓刑人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者再次实施新罪,那么法院将会立刻撤销缓刑,并且将原判刑罚重新启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