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倘若被告人能主动积极地对受害人进行经济方面的赔偿且所接受的损失数额达到一定标准,便有可能被视为是一种悔过自新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款,此种情况下,法院在量刑判决时将其作为考量因素之一。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即便存在上述积极赔偿的悔过表现,也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获得从轻处罚的裁决结果。实际的量刑处理仍需由法官依据案件的详细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判断和权衡。举例来说,若犯罪情节极其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那么即便被告人积极赔偿了受害人的损失,也未必能够得到从轻处罚的宽大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绑架罪属于刑法第几章
对于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之间的差别,可以从三点来看待:
首先,从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来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进行恐吓的对象以及最后获取财物的对象,往往是同一个人或组织;但是在绑架罪中,行为人所进行恐吓的对象以及最后取得财物的对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个体或组织。
(2)在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所提出的如果不答应要求就使用暴力的威胁,并非是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反之,在绑架罪中,这个威胁往往是在现场、即时已经实施了强制行为。
(3)在敲诈勒索罪中,作案者通常不会直接把受害人带走,并隐藏起来加以控制;
然而在绑架罪中,作案者会强行将受害人带走并加以隐藏、控制。
其次,从法律规定的客观要件来看,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敲诈勒索罪中,敲诈方威胁对方时,可能提及使用暴力,这时他们声称的仅仅是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在绑架罪中,威胁的内容如果涉及暴力行为,那么在当下、现场就必须立即采取这类措施。
(2)在敲诈勒索罪中,行为人不会直接将受害者掳走并加以隐藏;然而在绑架罪中,这是他们惯常的做法。
最后,从犯罪所触及的客体来看,两者也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尽管绑架罪也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但它主要关注的却是他人的人身权益。因此,我国《刑法》将绑架罪归类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对于初犯者,起刑点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并且可以附加罚金或没收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种刑罚设置中,没有关于勒索钱财数额多少的限制。(2)相较之下,敲诈勒索罪虽然也会对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形成一定程度的威胁,那只是次要重点。因此,刑法将这种犯罪归入侵犯财产罪行列,并且刑罚相对温和,起刑点为管制,最重至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不能同时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此外,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素之一便是要求勒索的财物数量达到“数额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三十九条
【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