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亲戚属于诈骗吗
当您遭遇亲戚欺骗,涉及资金损失时,应该采取何种正确的应对措施?权益受损者在面临这种情况时,首先选择与骗子亲戚进行和平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法达成共识,接下来需要您妥善地收集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诈骗作为一项违法乱纪的行为,任何组织或个人如发现有此情形出现,均有权且有责任向公安机关报告这些违法犯罪行为或犯罪嫌疑人。对于诈骗类事件,建议前往离自身较近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若未能达到立案标准,公安机关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涉事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然而,若已达到立案标准,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但若近亲表示谅解,通常可免于视为犯罪行为。若确实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理方式亦应酌情予以从轻考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诈骗公私财物,尚未构成犯罪的,将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为严重的,将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而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构成诈骗罪的,其量刑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数额较大的,将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的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
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当然会有所影响。取保候审仅仅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的一种强制性的保护手段,但这并不代表行为人就能够逃避惩罚。若是行为人被证明确实存在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那么法院将根据其犯罪的严重程度、对于所犯罪行的认识及忏悔之意,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裁量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明确规定,诈骗金额达到一定幅度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甚至管制等严厉处罚,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罚金。
至于最终的判决结果,则取决于具体情况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