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初次办理案件的基本要求即是认为存在犯罪事实并且需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才能进行司法程序从而进行立案。而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强制性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确保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不会逃避侦查与审判工作,同时也能保证他们能够随时接受传唤并出庭作证。
然而,是否采取取保候审这一措施,并不会对立案的决策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即便在未实施取保候审的情况下,只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后确认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都应依法进行立案处理。换言之,没有实施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没有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没有取保候审会判多久缓刑
尽管无法取得保释候审资格,然而倘若满足缓刑判定标准,仍然有可能被判处缓刑。
首先,对于轻微罪行,有机会处以三年以下刑期的罪犯,可以考虑给予缓刑;
其次,涉及到严重暴力行为,例如故意杀害、伤害他人身体至重伤程度、进行抢劫或者强制性侵犯等恶性犯罪,通常不会被判处缓刑。
此外,在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案件中,缓刑的适用也会非常慎重;
再者,累犯是绝对不允许被判处缓刑的;
最后,如果罪犯具有悔过自新的表现,如主动投案自首、立下重大贡献、全额退还赃款、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以及缴纳罚款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法院在决定是否给予缓刑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刑法》第七十二条
【缓刑的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制度框架下,启动刑事案件的立案程序是需要严格审核犯罪事实是否明确认定,同时也是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必要步骤。而通过取保候审的方式,能够有效保障嫌疑人和被告人无条件接受接受侦查和起诉等程序,不得规避审判,并且能够在需要时及时接受传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取保候审会对立案决策产生任何影响。另外,如果审查后确认了明确的犯罪事实,无论是公安机关,还是检察院或者法院进行立案,都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取保候审并不等同于没有立案的情况。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