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12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保护公民私人领域和隐私权益的法律框架包括《宪法》、《民法典》和《刑法》。依据这些法律,每个人都享有私密生活空间和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不被侵入、干扰、泄露或公开等。
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关于保护公民私人领域和隐私权益的主要法律框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之规定,每个自然人都依法享有私密生活空间及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入、干扰、泄露或公开等人为侵犯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宪法》第三十八条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二、个人隐私权如何保护

关于隐私权的有效防护措施包括:

第一,妥善处理包含个人隐私的物件;

第二,切勿轻易将自身秘密透露给他人;

第三,对他人可能进行的隐私监视和窥视保持高度警惕;

第四,尽可能地避免参与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活动,如必须参加则需事先就保密事宜达成共识;

第五,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操作技能,以防止个人隐私信息的泄漏;

第六,勇于与任何侵犯个人隐私权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

第七,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强化防范意识。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关于维护公民在私人领域以及隐私领域内权益的法律架构,主要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三部重要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条文所设定的原则,每位公民均享有私密生活的独立空间以及其个人信息免受非法侵害的全权包含不得遭受任何形式的侵入、干扰、泄露或者公开等行为。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5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89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键咨询
  •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70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23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0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8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8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54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13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2****12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7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4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56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8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42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淮安178****607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80****631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52****4655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保护公民私人领域和隐私权益的法律框架包括《宪法》、《民法典》和《刑法》。依据这些法律,每个人都享有私密生活空间和个人信息不受非法侵犯的权利,包括不被侵入、干扰、泄露或公开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隐私权是什么?隐私是什么,隐私权有什么价值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体现自由的价值隐私权包括多种内容,如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即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种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隐私权的利用同样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1)体现自由的价值隐私权包括多种内容,如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即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种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隐私权的利用同样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2)体现秩序的价值隐私权的建立和保护保证了人际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人类行为的规则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通过设立隐私权,使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以调整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隐私权的立法及其严格实施,不仅维护个人的安宁和安全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基本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而且保障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工作,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3)体现尊严的价值隐私权属于一种具体人格权,而人格尊严是人格权客体即人格利益的基础,因此隐私权自然体现出人之尊严,保护隐私权即保护人之尊严。隐私权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一种生存艺术,与此相联系,隐私权也就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法律不保护某些只属个人领域的利益,那么人格尊严将荡然无存。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个人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自然人有权享有个人隐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窥探、干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若是对个人隐私权的相关法律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10w+浏览
损害赔偿
父母私自隐私,偷看孩子的隐私,是什么罪
[律师回复] 法律对未成年人亦享有隐私权的强调规定,是非常必要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未成年人的家长不懂得尊重子女的隐私权,侵儿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侵权行为的表现方式多是偷看子女的日记、私拆、隐匿或毁弃子女的信件等。尽管父母偷看子女日记、信件多是出于好意,是想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以便更好地对子女进行引导和教育,但效果适得其反,其行为不仅伤害了子女的感情,增加了子女对父母的不信任感,而且这种行为构成对子女隐私权的侵犯,是一种违法行为。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亦有隐私,亦有其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包括他的日记、信件、生理方面的疾病以及曾经遭受过的侮辱、经历的痛苦、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而且,正因为未成年人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才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他们的父母加以关心和爱护,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都无权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任何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一种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未成年人自己,现应拿起法律武器,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快速解决“婚姻家庭”问题
当前38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9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侵犯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侵犯个人隐私权不仅违反道德,也违反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任何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隐私权保障个人生活的安宁和信息保密,任何非法干扰、搜集、使用或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例如,未经许可获取、贩卖或泄露个人信息等行为都属于典型的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公布个人隐私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吗
[律师回复] (1)要看取得证据的地点
A、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调查人的自己家中,此种情况一般不构成非法闯入和侵犯公民住宅。
B、取得婚外情证据的地点在宾馆、“第三者”家中等非公众场合如果擅自闯入强行取证,可能会:
.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侵犯“第三者”的个人隐私权;
.如果对他人采用强制措施的,还可能涉及非法拘禁罪;
.对他人殴打的导致伤害的,可涉及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罪。从“有理”到“有罪”。
C、在公众场合调查婚外情的情况在公园、咖啡馆等公共场所取证的,视为行为人对自己的隐私权进行了放弃。
(2)看取证手段
A、采用的取证器械要合乎法律规定比如有些调查公司声称的采用针孔摄像机等摄氏对对方进行拍摄的,属于不合法的取证方式,即使是公安机关采用设备拍摄的证据都不能用于定案证据,何况是非法的调查公司。
B、采用的调查手段要合法不能采用非法盯梢、强制拍照拍摄等方式取证,更不能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3)取得证据后的使用方式
尽管取证手段合法,也会侵犯他人隐私权。不当使用主要指在不相关的人面前展示获得的证据,把证据公开场合展示等等,但是提交给和律师不算侵犯他人隐私权。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389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具体规定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10w+浏览
损害赔偿
隐私权是什么,隐私权体现人的哪些价值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体现自由的价值隐私权包括多种内容,如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即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种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隐私权的利用同样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1)体现自由的价值隐私权包括多种内容,如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隐私利用权,即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种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隐私权的利用同样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2)体现秩序的价值隐私权的建立和保护保证了人际关系的相对稳定性、人类行为的规则性和人身财产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通过设立隐私权,使权利和义务合理分配,以调整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隐私权的立法及其严格实施,不仅维护个人的安宁和安全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基本和谐,达到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的目的,而且保障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工作,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3)体现尊严的价值隐私权属于一种具体人格权,而人格尊严是人格权客体即人格利益的基础,因此隐私权自然体现出人之尊严,保护隐私权即保护人之尊严。隐私权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一种生存艺术,与此相联系,隐私权也就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法律不保护某些只属个人领域的利益,那么人格尊严将荡然无存。
侵犯隐私权怎么处理,侵犯隐私权的处理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9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个人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