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若被定罪后被宣告缓刑,则意味着其已经触犯了刑法,但将进入缓期执行期。
随着罪行的认定,法庭将会保留下相应的刑事案件资料或称为“案底”。
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案底”通常是指某人曾出现过刑事犯罪的不良记录档案,这些资料往往由公安部和司法机构进行妥善保管。
然而,若犯罪嫌疑人在未成年时期犯罪且涉案情节较轻(即被判决5年以下有期徒刑),那么有关的犯罪记录便将被封存不再对外公开。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二、判缓刑是否还要取保候审
在被判处缓刑之后,通常无法再进行取保候审的程序。缓刑本质上属于实体刑罚,在实际判处实体刑罚后,当事人便失去了申请保释的资格,这是由于保释仅适用于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或者审判等阶段。
然而,当被告方被判定构成犯罪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时,将不再符合申请保释的要求。不过,如若满足特定条件,还是有可能被宣告缓刑的负面措施。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所谓的“保释”实际上为取保候审一词之意。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被判处缓刑后确认有违法行为的个人,将有权获得缓刑执行期限;这种可能的刑事犯罪记录则被通常称之为"案底",其详细信息往往会由公安机关或者司法部门进行妥善的保管与维护。此外,我国的法律也特别针对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所涉及的轻微犯罪(即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其犯罪记录将会被予以严密的封存,并且不会向外界公开,以确保他们的私人生活不受过多的干扰与侵犯。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