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恤金与丧葬费并非一般的财产遗产,而是自然人在离世之后留给亲人的特殊补偿与安顿费用。
从严格定义上看,遗产乃是自然人在离开人世之际所遗留下的自己所有并且是合法拥有的私人财产。
然而,抚恤金与丧葬费却是当自然人逝去以后,其亲属可享有的补偿性款项,并不包含在他们的私人物品之中。
关于这两者的分配方式,法律上并无明确的规定和指引。
因此,如若死者所属单位对抚恤金、丧葬费的受款人有所规定,那么便按照相关规定来处理;
反之,便应当视之为家属共同享有的财富。
如有当事人希望对此类款项加以划分,在法理逻辑上都可以视为将家属共同资产进行产权分割的一种形式。
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此处所提到的“近亲属”,主要包括了死者的合法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孙子女、外孙子女等人。
至于抚恤金本身是否被定义为遗产,尽管在处理过程中会参照遗产继承人的顺序开展分配工作,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在第一顺位继承人为合法配偶、父母及子女时,只有在缺乏这些优先继承人的情况下,才能将抚恤金分配至第二顺位继承人手中进行分配。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合理化分割,完全取决于各方当事人通过友好协商所达成的共识。
若最终仍然无法达成共识,亦可选择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来维护各自的权益。
在法院审判的过程中,通常会以平均分配的准则进行抚恤金与丧葬费的分配,同时也会充分顾及到每位近亲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分割。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二、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
离世之后的丧葬费用一般为初始额度为六个月的当地社会保险局在上一年度内计算得出的该地区员工平均月收入。
至于抚恤金部分,则依据逝者生前的薪资水平指定一定比例赠送给其向经济方面提供主要生活支持、无法再进行劳动力工作的亲友,赠予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为遗孀每月拿到40%,而其他亲属中的每个人每月可以拿到30%,对于那些年迈孤独或是没有子女照顾的人而言,他们的抚恤金可在此类标准之上每月再增10%。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丧葬费与抚恤金皆属于逝者在生命结束之后所得到的福利和权益,与公民遗产的性质并不相同。一般遇到劳动者因公殉职的情形时,其雇主亦将向相关家属发放相匹配的丧葬费及抚恤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第一条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
第一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在法律效力上,抚恤金与丧葬费属于并非个人私有的资产,它们更倾向于以一种情感补偿和生活安置支出的形式来体现对去世者亲人的关怀与关心。尽管法律条文并没有对这两种费用的继承方式进行明确且详细的规范,但在实践中,通常由相关的用人单位或组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用以指导此类事项,若无此规定则视为共同财产,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处置。在继承过程中,涉及到的近亲人员可能包含了多名逝者的家属成员。当存在第一顺位继承人时,抚恤金有可能被赋予他们。然而,如果不具备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条件,那么抚恤金就有可能按照顺序向第二顺位继承人进行分配。在这样的分配方案中,各方之间需要进行充分而全面的协商,如无法达成协议,可以诉诸法律途径寻求公正裁决。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院通常会坚持公平、正义等基本原则,同时会结合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割处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