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诈骗罪的设立是存在数额限制的。
若某项诈骗行为所涉金额未能达到三千元这一诈骗罪立案标准时,则不能将其认定为刑事犯罪,而只能归类为治安违法事件进行处理。
所谓诈骗罪,即是指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假陈述或掩盖事实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公共或私人财产的行为。
关于诈骗罪的数额(计价单位均为人民币),法律规定如下:
数额较大的,应为超过三千元;
数额巨大的,应为超过五万元;
数额特别巨大的,应为超过二十万元。
对于实施诈骗罪的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轻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同时还需承担罚金刑罚;
若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者,则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承担罚金刑罚;
至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则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同时还需承担罚金或没收财产的附加刑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诈骗的对象是近亲属的财物,且得到了近亲属的谅解,那么通常情况下可以不按照犯罪处理。
然而,如果确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理方式也应当酌情从轻考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在本质上分属两种不同性质的刑事犯罪行为。前者的主要行为表现为利用虚假事实或者掩盖真实情况,诱骗受害人将财产交出;后者则是通过施加威胁或者恐吓等手段,强制受害者向其支付财物。这两类犯罪行为的关键差异在于其所采取的手段以及最终追求的目的。诈骗罪更注重于运用欺诈手段来获取他人财产,而敲诈勒索罪则更倾向于采用胁迫手段来迫使他人交付财产。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诈骗罪并不能被视为敲诈勒索罪的一种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法典中,明确地设立了关于欺诈罪的犯罪金额下限规定——即当诈骗财物价值超過三仟元人民币时,公安机关就应当予以立案侦查。根据诈骗行为所造成的财产损失额度大小,整体上可以被划分为数额较大(即超过三仟元而没有达到五萬元人民币)、数额巨大(五萬元以上)以及特别巨大(二十万元以上)三个层次。而对于实施了诈骗行为的罪犯,他们可能会遭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其惩处程度从最低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最高的无期徒刑不等,同时还需要向受害人支付罚款。如果当事人在实施诈骗行为之后,能得到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原谅,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不会因该行为而被视为犯罪分子进行处理;然而,这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斟酌与权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