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35万能否取保候审
要看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以下是不满足条件的:
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倘若在诈骗罪案件中实现了罪款归还的行为,仍有可能获得缓期执行的判决。关于缓期执行的适用标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方面是罪犯所涉及的刑事案件需满足被判处在拘役期间,或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个方面则是该罪犯在案发后确有深入反思,具有矫正的决心并表现出悔过之意,且缓期执行能有效避免其重新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使得司法部门能够认为即使不对其进行关押,也不会对社会构成任何威胁。这两个方面的情况对于缓期执行的认定均具备极高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关于申请取保候审所需具备的条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然而,以下几种情况通常无法成功申请:有可能实施新的罪行者;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威胁之人;可能毁灭、篡改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串通共犯者;存在可能对被害者、举报人、控告人进行打击报复之倾向者;有自杀意图或试图逃离司法机关者。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