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构成遗弃子女罪
遗弃子女罪的法定要件内容如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此种犯罪所侵犯的实质性权益——是被害人在家庭关系中所享有的平等权利;其次,需要注意该种犯罪行为的主体特性——它只能由特定的人构成,即那些对于被遗弃对象负有法律意义上的扶养责任,并且有实际履行该扶养义务能力的人们;
再次,从主观意识层面上看,这种犯罪行为通常是出于故意的心态进行实施;接下来,在客观事实方面,这类行为通常表现为对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本应给予照料却拒绝履行相关义务,且情节严重。
《刑法》第一百八十三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所指的情节恶劣,通常是指被遗弃人因生活无着而被迫到处乞讨,遗弃动机卑鄙,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由于遗弃造成病、残、死亡后果的等情况。
二、怎样构成遗弃罪,或抛弃罪
遗弃罪主要针对具备负担、抚养等责任的人员,他们在面对年长、年幼、身患疾病或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家人时,施以拒绝继续提供照顾和支持的恶劣行为。
其基本定义旨在保护公民在家庭内部平等享有的权利。
在实际情况中,该行为的表现形式为责任人对于因为年老、幼小、病痛等原因导致无法获得经济来源或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本应承担并履行抚养义务却选择了无视或抗拒。
需要强调的是,这类行为的实施主体必须是对应当受到遗弃者具有法律意义上扶养责任的特定人士。
至于其主观心理,则通常包括不明知的状态,即责任人员可能并不清楚自身仍肩负着此类义务,这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定罪,但可以在量刑阶段作为酌定因素予以考量。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遗弃子女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未成年人在家庭环境中应该享有的平等权利的侵犯;其次,责任主体应当是那些欠缺抚养义务但具备有效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再者,从主观思想层面来看,遗弃罪的罪犯应该是明知故犯并且有意为之;最后,从客观事实来看,违规者需要表现出拒绝对那些无法独立维持基本生活待遇的儿女进行扶助并且这种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上述这些内容与特征汇聚成为了法律所规定的遗弃子女罪的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家庭和谐稳定以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