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达到条件有几个

最新修订 | 2024-09-09
浏览10w+
包同贺律师
包同贺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执业:4年高级合伙人
专家导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包括: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或导致重大财产损失。肇事者如逃逸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面临更重刑罚。特别是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更重。简言之,该罪涉及违规驾驶、严重后果及逃逸等要素,逃逸致死情形刑责加重。
交通肇事罪达到条件有几个

一、交通肇事罪达到条件有几个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明确规定,判定构成交通肇事犯罪需同时满足如下必要条件:首先,行为人需存在违背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违法事实;

其次,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实际发生;

再者,对他人造成了重伤乃致死亡的严重后果,或致使公共财产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在此基础上,若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选择逃避责任,或者存在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则将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肇事者因逃逸而导致受害人死亡,其所应承担的刑责将会更加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可以判管制

在满足特定条件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可以寻求保释。通常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面临诸如管教、拘留抑或有期徒刑等刑罚后果。

然而,在成功取得保释后,他们将不再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只要向执法机构提出申请,便有可能得到批准。

然而,在办理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还需提交保证金或提供担保人作为保证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2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总结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10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交通肇事罪达到条件有几个
一键咨询
  • 145****35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75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0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8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33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4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67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34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7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0****56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8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6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2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68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常州152****3382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6****708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77****134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刑事拘留后达不到刑事条件有几个
刑事拘留是一种临时性的刑事强制措施,通常适用于重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符合以下条件之一,通常可以解除刑事拘留: 1.证据不足或不充分,无法确凿证明犯罪; 2.案情和犯罪构成不清楚; 3.情节轻微,不足以构成犯罪; 4.经调查,所谓犯罪行为实际上并未触犯法律。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取保候审的条件要达到几条
取保候审之条件须满足几项关于申请取保候审所应满足之条件:首先,行为人被判处罚金、拘役或管制,并可采用额外惩罚措施者;其次,有足够可能性面临至少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其采取取保候审方式将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者;再者,若行为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同样可以考虑采取取保候审,以避免对社会产生潜在威胁;最后,在羁押期限即将届满之时,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此时也需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达州行人交通肇事认定标准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达州行人交通肇事认定标准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事故认定标准:
(一)行为责任原则
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二)因果关系原则
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必须认定哪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及作用的大小。关于那些行为在事故中起作用,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行为才起作用。
(三)路权原则
路权原则即各行其道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各行其道原则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是交通参与者参与交通的基本原则。
(四)安全原则
合理避让原则。交通事故的形态千变万化,事故原因多种多样,交通参与者在享受通行权利的同时,如遇他人侵犯己方的合法通行权,必须做到合理避让,主动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如果发生了交通事故,应怎样分析双方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事故责任的划分,先确定一方已违反了通行规定,后分析另一方如何处置,再以事故发生时双方是否尽到了安全义务来衡量双方行为的作用并划分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帮信罪达到几条会判刑
依据我国现行刑法典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的相关规定,构成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需要具备情节严重这一条件。关于何种情况下可被视为"情节严重",往往需根据司法机关在案件中对各种具体事实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加以判定,其中涉及到的可能因素有:支付结算的次数、涉及资金的规模、所产生利润的大小等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达州机动车交通肇事处理期限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达州机动车交通肇事处理期限问题解答如下, 交通事故的处理时间:
1、暂扣车辆期限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暂扣交通肇事车辆、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当事人的驾驶证,但应开具暂扣凭证。因检验、鉴定的需要,暂扣交通肇事车辆、嫌疑车辆、车辆牌证和驾驶证的期限为20日;需延期的,经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延长20日。
2、责任认定期限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自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应按下列时限作出:轻微事故5日内,一般事故15日内,重大、特大事故20日内。
因交通事故情节复杂不能按期作出认定的,须报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按上述规定分别延长5日、15日、20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出后,应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的决定。
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的决定书作出后,应当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分别送交申请人和原责任认定部门,原责任认定部门在接到《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书》后,应当在5日内向各方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公布重新认定决定。
3、伤残评定期限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的15日内,可向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医院证明和公安部门关于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的标准,在接到伤残评定申请书后30日内评定伤残等级。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评定书后15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评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评定申请书后30日内,应当作出重新评定的决定。
4、赔偿调解期限
公安机关在查明事故真相、认清事故责任、确定事故损失后,可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30日,公安机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延长15日。对交通事故致伤的,调解从治疗终结或定残之日起;对交通事故致死的,调解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对交通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在调解过程中,当事方更换调解参加人的,连续计算调解次数和时间;当事人或代理人因不可抗拒力或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的,调解时限中断;调解重大、复杂交通事故需要延长调解时限的,须经上一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延长。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310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故意伤害罪达成条件有几个
要认定故意伤害罪成立,需满足这几个条件: 1.行为人得有故意伤害他人的故意,得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受伤,还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行为人得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行为,方式各种各样,比如殴打、用刀伤害等。 3.行为人的伤害行为必须导致轻伤及以上的后果。 在判断时,需要综合考虑整个案情和所有证据。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肇事坐几年牢 最高多达多少年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刑级: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1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则不成立犯罪。有人认为这会造成实质的不公平。但其实,如此规定是有合理性的,
首先,在我国刑法中,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过失毁坏财物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如此规定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其次,如肇事者承担了赔偿责任则使自己承担了损失,如果仍与未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肇事者一样定罪处罚,这其实更不公平。
按该《解释》,对于构成犯罪所要求的“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仅指“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不包括对肇事者本人的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2.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
第三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该《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二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①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②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
第四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①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②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③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10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肇事逃逸构成5个条件有几个
肇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且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在法律判断时,不会仅仅局限于定量标准,而是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和证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认定。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交通肇事坐几年牢 最高多达多少年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并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刑级: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处所谓“发生重大事故”,根据《解释》
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死亡1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解释》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这里应注意两个问题:
《解释》将财产损失数额限定为“无能力赔偿数额”,据此,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不管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何种财产损失,只要行为人能够赔偿,则不成立犯罪。有人认为这会造成实质的不公平。但其实,如此规定是有合理性的,
首先,在我国刑法中,只有故意毁坏财物罪,过失毁坏财物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如此规定也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其次,如肇事者承担了赔偿责任则使自己承担了损失,如果仍与未承担损失赔偿责任的肇事者一样定罪处罚,这其实更不公平。
按该《解释》,对于构成犯罪所要求的“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仅指“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不包括对肇事者本人的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2.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
第三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该《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二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
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①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②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
第四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①死亡2人以上或者重伤5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②死亡6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③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60万元以上的。
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解释》,“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达到条件有几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