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处罚标准:
一般处罚自然人犯本罪的,没收财产。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是指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况。其中数额巨大,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是指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其他严重情节,则是指下列情节之一者: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情节特别严重所谓情节特别严重,是指诈骗贷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前者即数额特别巨大,是指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
后者即情节特别严重情节,是指下列情节之一者: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2)携带贷款逃跑的。
(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刑法》
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贷款诈骗罪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巨大。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二、贷款诈骗罪片面共犯怎么判
依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二百六十六条之明确规定,任何以诈骗方式非法侵占公私财产的行径,若涉及金额较大,将会面临严厉的刑事制裁;倘若涉及金额极为庞大或者行径中呈现出其他重大恶劣情节,那么量刑标准将会更为严苛。
至于针对贷款诈骗罪的片面共犯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在于,该共犯是否存在着与他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的明文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个及以上的自然人或法人,基于共同的犯罪意图而实施的犯罪行为。如果片面共犯仅仅知晓他人正在实施贷款诈骗行为,却未实际参与到具体的诈骗活动之中,亦未与他人达成共同的诈骗故意,那么他很可能无法被判定为共同犯罪的成员。
然而,如果片面共犯不仅了解相关情况,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例如提供虚假信息、协助转移赃款等,那么他就极有可能被视为共同犯罪的一份子。在此种情况下,对他的定罪量刑将主要取决于他在整个诈骗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应承担的责任大小,同时还要结合他所涉及的具体犯罪事实和情节进行综合考量。总而言之,对于贷款诈骗罪的片面共犯问题,法院将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他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并据此做出相应的判决。若确实构成共同犯罪,那么将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关于诈骗罪的相关规定,来确定他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