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驾造成事故又袭警怎么判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和第二百七十七条之规定,若某人于醉酒状态下驾驶机动车辆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且在事故发生之后,采取暴力手段或者以实施暴力相威胁的方式阻碍公安机关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此人则将面临双重法律责任的追究:肇事司机作为事故责任人,可能因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受到惩处;
同时,其阻碍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亦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就交通肇事罪而言,若醉驾行为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并对他人生命健康或公共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根据案情的严重程度,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若存在逃逸行为或其他极其恶劣的情节,刑期可能上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
至于妨害公务罪,若醉驾者在事故发生后,采用暴力手段或以实施暴力相威胁的方式阻挠警察执行公务,其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的刑事处罚。若其行为严重威胁到警察的人身安全,例如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方式,刑期可能上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综合上述分析,醉酒驾驶引发事故并阻碍警察执行公务的行为,将根据具体案情,分别依照交通肇事罪和妨害公务罪予以定罪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依据《刑法》相关条款,醉驾引发事故并阻碍警察执行公务者,将承担双重法律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者,视损害程度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恶劣则刑期更重;妨害公务罪者,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若威胁警察安全,刑期可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具体量刑将视案情而定。
二、酒驾造成事故怎么处理
关于醉驾所引发事故的处理步骤如下: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我们应立刻采取行动,停靠车辆、收集相关证据,积极参与救护伤者等紧急事项,以保证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需立即向当地交通管理部门报告此次意外事件,以免耽误进一步的处理。
在确认周边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将事故车辆转移至不妨碍正常交通的地方,并设立警示标识以此保障公众安全。
最后,我们需要遵循交通规定有序撤离现场,静待交通管理人员前来处理后续事宜。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三、酒驾造成事故法院会怎么判
对于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事故所涉及的法律判定问题,其结果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当其冲的便是酒驾者血液中所含有的酒精浓度。如果这个数值达到了醉酒驾车的红线标准——即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超过80毫克的酒精,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接下来,事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影响判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仅仅只是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或者轻微的人身伤害,那么通常情况下,量刑的力度会相对较轻;然而,如果酿成了重伤、死亡这样的悲剧,或者给公共和私人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交通肇事罪,从而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在做出最终判决时,法院还会对酒驾者的认罪态度以及他们是否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通常情况下,如果酒驾者能够积极地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且得到对方的谅解,这将有助于减轻量刑时的考虑。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酒后驾车这种行为本身的性质非常恶劣,因此,一般都会遭到法律的严惩。
依据《刑法》相关条款,醉驾引发事故并阻碍警察执行公务者,将承担双重法律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者,视损害程度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恶劣则刑期更重;妨害公务罪者,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若威胁警察安全,刑期可升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具体量刑将视案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