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方肇事逃逸了能走保险吗
当涉及到肇事逃逸的情况时,一般的规律是无法通过购买的保险来获取相应的理赔。这主要是由于肇事逃逸行为被视为极为严重的违法举动,其违背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和法规。在此背景之下,各大保险公司往往会根据保险合同中明确列出的免责条款,对这类事件进行拒赔处理。
然而,若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肇事逃逸行为与事故的发生并无直接的因果关联性,或者存在其他一些特殊的情况,那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处理结果。
然而,总的来说,肇事逃逸无疑会使得受害者在寻求保险赔偿方面面临更大的难度。
国家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有下列情形之一时,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一)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的;
(二)肇事机动车未参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
(三)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
肇事逃逸通常无法获保险理赔。此行为严重违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因此,多数保险公司会依据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对此类事件拒绝赔偿。这意味着肇事逃逸者需自行承担后果,无法通过保险转嫁风险。
二、对方肇事逃逸我方应如何处,怎么规定的?
由于对方发生了肇事逃逸这一行为,对于我们这边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报警进行处理。
在警察着手调查并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及相关驾驶人员之后,会在十天之内出具一份详细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根据这份认定书所作出的事故责任划分,如果认为是由肇事逃逸的那辆车负有主要责任,那么就应当由该汽车的所有人投保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者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代为垫付受害者所需的医疗费用。
在垫付了相应款项且完成追讨程序后,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会将保留对交通事故责任人的进一步诉讼追责权。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人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或者抢救费用超过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三、对方肇事逃逸后又返回该怎么判
对于肇事逃离现场后再返回事发现场的情况,其判决结果将会依据诸多复杂的因素进行全面评估。首要的是要看这次事故所引发的后果,这包括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以及财产损失的规模等等。倘若这个事件导致了人数众多的人受伤甚至死亡,亦或是给公共或私人财产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且肇事者在这场事故中承担着主要责任乃至全责,那么他之前的逃逸行为无疑将加剧法律对此类行径的惩罚力度。不过,尽管有返回现场的情节存在,但是在量刑过程中,这或许可以被视为一个酌情减轻处罚的参考因素。然而,无论如何,肇事者的逃逸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对道路交通法规的严重违反。在实际的量刑环节,法院会全面权衡肇事者返回现场的主动程度、返回之后的行为表现以及他们对事例调查和处理工作的配合程度等多个方面。总而言之,这类事例的判决结果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案情依法作出公正裁决。
肇事逃逸通常无法获保险理赔。此行为严重违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因此,多数保险公司会依据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对此类事件拒绝赔偿。这意味着肇事逃逸者需自行承担后果,无法通过保险转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