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解除后怎么办
当取保候审的期限已满并予以撤销之后,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可向前来办理相关事宜的司法机构提出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的请求。若司法机构未能及时履行职责,被取保候审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均可向该机构进行申诉或提起控告。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而对其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最长期限则不得超过六个月。在此期间内,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及审判工作都不能有丝毫的停滞。如经审查认为不应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所期满时,必须立即解除取保候审及监视居住的强制性措施。
同时,解除了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事项还应立即通知到被取保候审人和监视居住人口头或书面陈述以及其他相关的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期满撤销后,被取保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向司法机关提出立即解除的请求。若机构未及时处理,被取保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诉或控告。请求解除需及时,以确保个人权益得到保障。司法机构应迅速响应,确保法律程序正确无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取保候审期间未经批准去了外地如何办
获准许可方可出行。
被取保候审者应尽职尽责,不应无故离开其所在城市或乡村。
若有正当理由需离开,则必须先征得执行该安排的派出所负责人的许可。
同时,作为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还需遵从以下规则:
未经执行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其居住的城市或乡村;
如地点、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有所变更,均需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给执行部门。
(1)未经执行部门以及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安机关的批准,严禁离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
这意味着不能随意远离本位于住所周边的特定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市”不仅仅是指地级市或设区的市,更具体来说,它包括县级市和那些非设区的市。
因此,若取保候审者想要前往其他地方,只有获得相关公安机关的批准,才得以离境,反之则违反规定。
除此之外,如果决定对被取保候审者进行强制保护的机关为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话,公安机关在允许被取保候审者离开居住的市、县之前,还务必要取得决定机关的同意。
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在未经案件终结时,特别是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随时可能进行质询、核实证据,甚至开庭审理等关键时刻,能够在场参与。
为此,制定出被取保候审者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的规定是相当必要的。
(2)被传唤之时,务必准时到达。
因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不在押,所以司法机关可能会通过传唤的方式来通知他们回返。
当取保候审者接收到传唤信息之后,应该尽快返回,以便保障刑事诉讼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3)禁止通过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取保候审者不可以用言语、书面文件或者其他形式的恐吓、引诱、贿赂证人不要提供证言或者改变证言的原意。
(4)严禁销毁、伪造证据,或者串通其他人制造伪证。
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者不得利用自己未被监禁的机会与其他同谋商量对策,制造口供,或者隐藏、销毁、篡改与案件有关的证明资料。
倘若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违反上述规定,并且已经缴纳了保证金的话,首先要收取保证金,然后视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违纪行为较轻微,无需进一步判刑,允许再次进行取保候审的话,则要求违纪者认真反思过错,重新申请缴纳保证金或者寻找新的担保人。
至于那类违纪行为显著,已无法再次进行取保候审的情况,应该毫不犹豫采取监视居住或者逮捕措施。
当然,如果在整个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被告始终恪守规定,那么到了取保候审期结束的那一天,相关部门应将保证金返回本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取保候审期限怎么规定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取保候审之期限最长不得超越12个月。而在侦查过程中,取保候审的期限通常不超过7个月;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后,其平均时长也不会超过5个月;当事件进入到审判环节,其期限更是不可超过12个月。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之际,执行机关将会针对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期限。当期限届满之时,若办案单位并无作出解除取保候审的决定,那么被取保候审者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律师均有权利向办案单位提出解除取保候审的请求。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取保候审期间内,被取保候审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地,否则将面临着被取消取保候审资格的风险。
取保候审期满撤销后,被取保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向司法机关提出立即解除的请求。若机构未及时处理,被取保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诉或控告。请求解除需及时,以确保个人权益得到保障。司法机构应迅速响应,确保法律程序正确无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