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情况下,未成年人实施罪行时,其监护人均不需承担刑事判决的后果。
然而,若监护人在该过程中对未成年人施加了诱导,或是给予了协助等举动,那么他们就极有可能需要承受对应的刑事责任。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者,监护人有义务与责任对其展开行为教育及引领。假如监护人未能履行应有的监护义务,并因此促使未成年人心生犯罪念头,那么他们很可能会面临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通常,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不必刑事负责。但如果监护人诱导或协助犯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需对未成年人进行行为教育。若未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二、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案底无法被撤销或消除;
不过,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满法定成年年龄的未成年人所涉及的违法犯罪行为仍会形成相应的案底纪录。
然而,根据相关规定,这些未成年人的犯罪资料未经司法机关的批准和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进行查阅或调取。
在这里提及的“案底”,通常是指某个人曾经实施违法或者犯罪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纪录。
这也被称为犯罪人员犯罪纪录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它主要是指有过刑事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且这些犯罪档案往往由公安部门统一保管。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三、未成年犯罪情节较轻怎么判
对于未成年罪犯情节轻微者的判决,需要我们全面考虑诸多因素。首先,法官将依据犯罪行为的性质、程度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多个方面展开评估与衡量。具体来说,可能会深入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犯罪者的动机与目的、用来实施犯罪的策略与手法、犯罪行动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以及未成年犯人的生理年龄、平时的行为表现等相关信息。在做出最终判决之前,法庭将会坚决贯彻"以教育引导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有可能会采用诸如缓刑、管制等较为宽松的刑罚方式来处理这类案件。同时,法庭也会特别重视对这些少年犯人的教育、感化以及挽救工作,试图通过这个过程帮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鼓励其走向新生。
通常,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不必刑事负责。但如果监护人诱导或协助犯罪,则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需对未成年人进行行为教育。若未履行监护职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可能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