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子患精神病,能否申请离婚
关于您所咨询的有关妻子患上精神疾病的离婚事宜,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您,这是完全可行的。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可能会属于无法独自进行民事行为或是受到限制的这类人群,因此在他们没有实质性的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是无法完成登记离婚这个步骤的。
然而,他们的伴侣却能够向当地法院提交离婚诉讼申请。
首先,为了确保此类案件中的无民事行为能力者与限制行为能力者能获得正确的权益保护,当地法院在审理时会为这些人士设制一位诉讼代理人代表他们。
但请注意,夫妻两人作为法定的首要监护人,并不适合在离婚诉讼过程中担任代理人。
对于那些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的人士,我们不会试图剥夺他们的正当诉求权。
相反,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他们在保持良好状态时,同样具备自行处理婚姻相关事务的权利。
其次,法院作出裁决判定夫妇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依据,主要看的还是两个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是否已经彻底崩溃。
在此之前,法官们将会按照一些因素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感情状况,如婚前行事基础、婚后感情状况以及感情破灭的根本原因,还有他们之间有无重新建立和睦关系的可能等等。
如果经过理性的分析之后,法院认定在这些情况下,夫妇其中一方因身患精神疾病,长期未能治愈,从而导致了夫妻间感情的破裂,那么,法院就会依法作出判决,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的是,鉴于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经济来源不足,缺乏劳动技能,失去了工作机会,生活没有保障——这种情况下离婚很容易使得他们的生活境况变得更为艰难。
因此,当这种看似特别的情形发生在非患病一方丈夫或妻子身上,建议在财产分割和经济援助等方面,应给患有精神疾病的一方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
如果存在隐藏婚前患有精神疾病情况,然后缔结了婚姻的情况,那么婚姻当事人有权通过申请法院撤销该婚姻来寻求解决方法。
欲提起撤销婚姻申请的夫妻,应当从得知或本应认知到撤销事实的那一刻起,在一年内采取行动提出申请。
被判撤销的婚姻自开始即不产生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享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取得的财富,可由当事人按照协商处理;
若未能达成一致,则需由人民法院遵循公正原则,予以合理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
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
(一)未达成离婚协议的;
(三)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二、妻子患精神病是否能起诉离婚
在婚姻案件中,若夫妻双方有一方被确诊患上精神疾病,他们不得提出离婚请求。
然而,亲权家属有权按照特殊程序向法院申请认定该病患个体的民事行为能力。
依循该鉴定,进一步明确能否允许这名患者亲自提起离婚之诉,或者是否需要变更监护人,以及谁将代表他/她进行诉讼等事宜。
根据法院的特别程序,如果病患被评定为具有有限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他/她就能够直接向法庭递交离婚申请。
然而由于这个群体实际上并非完全失去了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究竟是否离婚还是应该让患病者自己做出最终决议。
假如经过法院的特别程序,确认某病患为无法独立行使民事行为的人,那么,他/她的亲生父母就可以通过特定程序申请变更监护权。
在新的监护人替代姓张的当事人之后,这位监护人就能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代他/她提出离婚诉讼。
法律规则规定,配偶通常是已婚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首要司法监护人。
倘若未进行监护权的变更,那么在法庭之上就可能出现原告和被告坐在同一位置的状况。
《民法典》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尽管患有心理疾病的当事人无法单独完成离婚登记手续,但其配偶有权代表其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在此过程中,法院将指派诉讼代理人以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而该代理人往往是患者的近亲属。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间歇性精神疾病患者,只要他们在病情稳定期间,仍然享有处理婚姻相关事务的权利。在做出离婚裁决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夫妻之间的情感关系是否已经破裂等。针对患病一方,他们可能需要获得相应的经济援助。如果存在故意隐瞒婚前精神疾病的情况,可以申请撤销婚姻,且申请期限仅为一年。一旦婚姻被撤销,则自始无效,关于财产分配问题,双方需通过协商解决或者由法院依法作出公正判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