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合同诈骗罪共同故意犯罪的判定上,需要综合考虑如下关键性要素:
首先,各个涉案人员之间是否具有清晰且明确的共谋意愿,即是否就如何实施该犯罪行为展开了充分的沟通、策划以及任务分配等环节。
其次,共同犯罪者是否清楚地了解到其他同伙的犯罪行为及其意图,同时是否积极参与其中或为其提供协助。
再次,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互相配合、协同作战,以共同达成犯罪目的的现象。举例来说,假设甲与乙二人经过商议后决定通过伪造合同来骗取他人财产,其中甲负责制作虚假合同,而乙则负责物色潜在受害者并实际实施诈骗行为,最后由双方共享所获赃款。在此种情形之下,甲与乙便可被视为构成了合同诈骗罪的共同故意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判定合同诈骗罪共同故意犯罪,需考察共谋意愿、犯罪行为认知及相互配合。即涉案人员是否充分沟通、策划,明确犯罪意图,并积极参与或协助;是否存在协同作案,如甲乙共同诈骗,甲制假合同,乙找受害者并实施,共享赃款,构成共同故意犯罪。
二、合同诈骗如何立案
关于合同诈骗的治安报警立案的法律规定如下: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行政规章制度的严密约束,一旦公安部门经过严密的逐级审批程序,发现某人在缔结、执行合同的活动当中,蓄意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通过虚设或歪曲事实真相等手法,造成合法的合同相对方遭受财产损失而达到个人私利,且涉案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并属本地区公安机构的权限范围内时,则应依法启动刑事案件侦查流程并进入立案阶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经立案审查,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立案:
(一)认为有犯罪事实;
(二)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者其他情节符合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三)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合同诈骗如何判
针对合同诈骗罪的刑罚判定,主要依照犯罪者所实施的犯罪情节以及其涉案金额大小进行裁决。通常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在签订、执行合同的过程中采取欺诈手段获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数量级别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且处以相应的罚金;若犯罪者的涉案金额进一步扩大到巨大或者具有其他更为严重的犯罪情节时,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处罚;当犯罪者的涉案金额达到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的犯罪情节时,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同时还需缴纳罚金或被没收全部财产。值得注意的是,“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这几个概念的具体标准会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此外,犯罪者的认罪态度、是否积极退还赃款等因素也会对最终的量刑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判定合同诈骗罪共同故意犯罪,需考察共谋意愿、犯罪行为认知及相互配合。即涉案人员是否充分沟通、策划,明确犯罪意图,并积极参与或协助;是否存在协同作案,如甲乙共同诈骗,甲制假合同,乙找受害者并实施,共享赃款,构成共同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