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最新修订 | 2024-09-22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执法机构在决定对涉案人员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必须在三天内通知相关人员。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障嫌疑人以及被告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同时保障其应有的权利,让他们能有尊严地面对法律程序。
取保候审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一、取保候审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当确定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执法机构有责任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涉案人员该决定。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嫌疑人和被告人体面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及时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处的法律环境和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变更强制措施申请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变更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执法机构在决定对涉案人员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需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人员。这一做法旨在保障嫌疑人和被告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维护其体面的权利。

二、取保候审之后是否必须开庭

在被告人获得取保候审这一情况下,案件并没有因此而告终结,其仍然要依照法定的法律程序照常进行。

如果该案件由人民检察院认定需要发起公诉,那么则需要继续进行起诉、审判等法定步骤,直至最终法庭进行裁决做出正式宣告。

相反地,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无需提起公诉,或者是由公安机关认为案件事实尚未清晰且证据尚显不足而提出撤销案件,那么这个案件就会以此作为结果,而不再有进一步的审理阶段操作了。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三、取保候审公安要传唤几次

取保候审期间,并未对于公安机关开展传唤的频次设置明确的法律约束。传唤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深入了解事件相关事实、核实关键证据或确保诉讼程序得以顺畅推进。在大多数情况下,传唤的次数将依据事件的实际发展进程以及需求角度来制定。若该案情错综复杂,牵涉的证据繁多,亦或是需对犯罪嫌疑人的动态状况进行连续的跟踪与考察,那么传唤次数有望随之增多。然而,公安机关在执行传唤时,务必要严格遵守法规程序,确保被传唤人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作为被取保候审者,应严格依照规定,遇传召需及时应答,否则有可能面临由取保候审转为更为严峻的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执法机构在决定对涉案人员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需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人员。这一做法旨在保障嫌疑人和被告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维护其体面的权利。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3k字,预估阅读时间12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21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取保候审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一键咨询
  •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3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1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01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34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35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0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75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5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57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2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2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13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8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审查起诉阶段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审查起诉阶段三日内告知嫌疑人,通知其可以委托辩护人。同时,检察院拿到审查起诉相关案件材料的,也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嫌疑人家属,这些都是检察院通知义务的具体表现。等审查结束后,如果决定不起诉的,也应当通知家属领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嫌疑人认罪认罚告知书的内容包括什么?
嫌疑人认罪认罚告知书的内容包括: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辩护权利的告知、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签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告知书》及《认罪认罚具结书》以及相关的内容等。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提审犯罪嫌疑人的提审笔录
[律师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正式向对其提起公诉以前的称谓。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无罪推定的原则,除非经审判证明有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无罪的。 1.作案时间。作案时间是指作案人实施犯罪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任何人作案都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如果不具备作案时间,就可以排除其直接实施犯罪的嫌疑。因此,作案时间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基本条件。 2.作案空间。作案空间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所涉及的地点和场所。任何案件都有一定的空间,离开空间的案件是不存在的。在发案时间内,是否进入与案件有关的空间,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3.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作案人与案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案件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只不过有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有的因果关系不太明显。因此,因果关系也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4.作案工具。作案工具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所使用的器具、物品。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往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这些工具大多具有一定的行业性或地区性,有的能反映出作案人的职业、专门知识、技能。因此,作案工具也是确定嫌疑人的一个重要条件。 5.赃物。赃物是指作案人通过实施犯罪活动所获取的物品。某人持有赃物,往往与案件有关联。因此,有些案件,尤其是侵财型案件,应把赃物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6.痕迹物证。痕迹物证是指与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痕迹和物品。与犯罪活动有关的痕迹和物品,通常能反映出作案人的个人特点以及物品的特征。因此,痕迹物证是确定嫌疑人的条件之一。 7.特殊技能。特殊技能是指作案人进行犯罪活动时具有的不同于普通人的技术、能力。如利用绘图、刻印技术、有价证券、印章、票证,利用爆破技术爆炸等。有些案件,应把特殊技能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8.体貌特征。体貌特征是指作案人的人身形象和特点。它包括作案人的性别、年龄、身高、口音、发型、面部特征、行走姿式以及穿着式样、颜色等。有些案件,作案人体貌特征给被害人或目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将作案人的体貌特征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9.知情。知情是指作案人在实施犯罪前,了解和知道现场、侵害对象等情况。有些案件,在现场上能反映出作案人对现场的进出口、财物存放、保管、安全防范情况以及被害人的生活规律等十分熟悉,说明作案人知情,可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10.反常。反常是指作案人作案前后违反常规的表现或状况。一些作案人在作案前后常常表现出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反常,或者在案发前后经济状况差别巨大等。有些案件,反常可以作为确定嫌疑人的一个条件。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1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告知嫌疑人受理审查起诉吗
如果案件被移送审查起诉的话,那么是需要告知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嫌疑人也拥有相关权利,比如可以在接受讯问时,拥有陈诉事实的权利,同时犯罪嫌疑人也可以为自身进行辩护,或者是委托辩护人为自身进行辩护。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审查起诉告知书通知犯罪嫌疑人吗
审查起诉告知书当然会通知给犯罪嫌疑人的,审查起诉告知书本身就是要下发给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嫌疑人收到人民检察院的审查起诉告知书之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因为有可能在告知书当中,人民检察院就会通知不会对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并且告知不提起公诉的具体原因。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21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取保候审解除几日内告知
解除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司法程序,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和程序。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取保候审必须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以及相关单位。这是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取保候审状态,并做出相应的安排。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以及相关单位,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这也有助于确保司法程序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因此,司法机关在解除取保候审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通知,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如何监控嫌疑人的通话内容
[律师回复]   这属于技术侦察范围,大的厅局有自我的技术设备与技术管理体系可以自我完成,一般局所虽依靠运营提供商的协助来完成定位、锁定与监听、提取通话通信记录。而对案犯或犯罪嫌疑人的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是说监听谁就监听谁、想监听谁就监听谁的。  如果采取的技术侦察措施了电话的通话内容是完全可以掌握并留下记录的。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127号令)  第十节技术侦查  第二百五十四条公安机关在立案后,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对下列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犯罪、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案件;  
(二)故意、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  
(三)集团性、系列性、跨区域性重大犯罪案件;  
(四)利用电信、计算机网络、寄递渠道等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以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五)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依法可能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公安机关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  第二百五十五条技术侦查措施是指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实施的记录监控、行踪监控、通信监控、场所监控等措施。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对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与犯罪活动直接关联的人员。  第二百五十六条需要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应当制作呈请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报告书,报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等部门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交公安机关执行的,由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交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第二百五十七条批准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决定自签发之日起三个月以内有效。  在有效期限内,对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办案部门应当立即书面通知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解除技术侦查措施;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认为需要解除技术侦查措施的,报批准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解除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并及时通知办案部门。  对复杂、疑难案件,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有效期限届满仍需要继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经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审核后,报批准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延长技术侦查措施期限决定书。批准延长期限,每次不得超过三个月。  有效期限届满,负责技术侦查的部门应当立即解除技术侦查措施。  第二百五十八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措施种类、适用对象和期限执行。  在有效期限内,需要变更技术侦查措施种类或者适用对象的,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重新办理批准手续。  第二百五十九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使用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时,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和使用的技术设备、侦查方法等保护措施。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使用的,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决定书应当附卷。  第二百六十条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应当严格依照有关规定存放,只能用于对犯罪的侦查、和审判,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与案件无关的材料,必须及时销毁,并制作销毁记录。  第二百六十一条侦查人员对采取技术侦查措施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并对有关情况予以保密。  第二百六十二条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由侦查人员或者公安机关指定的其他人员隐匿身份实施侦查。  隐匿身份实施侦查时,不得使用促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的方法诱使他人犯罪,不得采用可能危害公共安全或者发生重大人身危险的方法。  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涉及给付毒品等违禁品或者财物的犯罪活动,为查明参与该项犯罪的人员和犯罪事实,根据侦查需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可以实施控制下交付。  第二百六十四条公安机关依照本节规定实施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使用隐匿身份侦查和控制下交付收集的材料作为证据时,可能危及隐匿身份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等保护措施。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嫌疑人被列为犯罪嫌疑人,还可以拘留吗
[律师回复] 国《刑法》规定。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最高人民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你院11月9日〔63〕法研字第55号函已收阅,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如果没有再犯新罪,缓刑期满、管制前羁押日数如何折抵问题的批复曾经作过解答,即:“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考验,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期限内。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在判决前的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缓刑日期的问题,我院1956年9月26日法研字第9664号关于被判处徒刑缓刑,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因此,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这个批复曾抄送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请你院仍按此批复转告有关的人民。此复,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最高人民公厅关于羁押日期是否可以折抵徒刑缓刑日期问题的复函1963年11月22日,不必把判决前的羁押日数折抵缓刑日期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几日内告知嫌疑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