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什么解除
撤销取保候审的具体情形大致包括两种状况:
首先,倘若发现原本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其实并不构成犯罪;
其次,取保候审的有效期限已到达终点。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若指派负责侦查、起诉以及审判等环节的机构能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现被取保候审者存在任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那么随着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明确,取保候审的相关措施也将自动解除。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撤销取保候审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即由当初决定实施取保候审的机关依法作出撤销决定,同时向执行机关及被取保候审者发出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撤销取保候审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现被取保者无犯罪事实,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取保期限届满。若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未发现违规行为,取保措施自动解除。撤销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由原决定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并通知相关方。
二、取保候审保证人义务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所承担的义务包括:
负责监督其所担保的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各项规定,并负责发现并及时向执行机构报告任何可能或已经出现的违规行为。
而对于保证人本身,若未能履行上述职责,则须承受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对其进行罚款处罚,甚至在情节严重时还可能会面临刑事指控以及刑事责任的追责。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取保候审期间再犯新罪管辖权如何确定
在一名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涉嫌再次犯罪的情况下,其管辖权限通常遵照以下基本准则进行界定:首先,该案通常应由首次接受事件相关材料及信息的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负责审理。但如若由犯罪行为实施地或犯罪结果发生地的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来承担此项职责更为妥当的话,那么也可将管辖权赋予这些地方的司法机构。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地这一概念涵盖了犯罪行为发生地以及犯罪结果发生地两个方面。在涉及到多个具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的情况下,应当依据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保障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原则,明确具体的管辖机关。此外,还需特别强调的是,再次犯罪可能会导致原先的取保候审被撤销,并对犯罪嫌疑人施以更加严格的强制措施。同时,新罪行亦将与之前所犯之罪合并处罚。
撤销取保候审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现被取保者无犯罪事实,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取保期限届满。若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工作,未发现违规行为,取保措施自动解除。撤销必须依法定程序进行,由原决定机关作出撤销决定并通知相关方。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