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保候审阶段,若案件的调查局面呈现出新的动态,即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涉嫌实施其他刑事犯罪行为,藏匿或销毁重要信息和证据,干扰证人提供真实证言,试图串通口供以减轻罪责,甚至产生自残或潜逃的倾向时,司法机关有权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上级部门提交批捕申请。
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取保候审并非意味着案件审理的结束或者犯罪嫌疑人必定无法获得批准逮捕。实际上,它仅仅是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旨在确保诉讼进程得以顺畅推进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犯罪嫌疑人日常生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取保候审中,若犯罪嫌疑人有新罪行嫌疑、干扰调查、企图串供、自残或潜逃,司法机关可依法向上级提请批捕。但取保候审非结案标志,仅为保障诉讼进行、减少干扰的强制措施,不预示必然逮捕。
二、取保候审期间能折抵刑期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内并不计入刑期。
根据相关法条所明确规定,若某人被依法判定实行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时,其在判决实行前所受的强制限制性措施方可视作已被折抵为相应的刑期。
因此我们得知,唯有在被告人被定罪量刑前被置于羁押状态下的,方有可能将此时期抵扣刑期。
而所谓的“羁押”则特指在专门收押拘禁场所的监禁。
然而,取保候审这一过程显然未涉及到对被告人身自由的任何实质性的限制。
故可明确推断出,取保候审期间不能计算并折抵刑期。
《刑法》第四十四条
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三、取保候审期间醉酒驾驶会不会收监
在取保候审期间醉酒驾车的行为,无疑将面临收监的可能性。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程序,要求被采取此强制措施之人遵循相关规定。然而,醉酒驾车属于新的犯罪行为,严重违背了取保候审的规范规定。根据本国法律,对于此类情况要全面综合考量案情的实际状况,诸如原有的罪行性质、犯罪情节以及新的醉酒驾驶行为所造成的危险性的大小等诸多因素。普遍而言,司法部门通常会视犯罪嫌疑人为具有较高社会威胁性的对象,因此可以撤销取保候审,并作出收监羁押的决定。在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务必严格遵守取保候审的各项规定,以避免产生此类严重的违法行为。
取保候审中,若犯罪嫌疑人有新罪行嫌疑、干扰调查、企图串供、自残或潜逃,司法机关可依法向上级提请批捕。但取保候审非结案标志,仅为保障诉讼进行、减少干扰的强制措施,不预示必然逮捕。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