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行为属于抢夺罪
首先,我们要理解何谓抢劫罪。抢劫罪指以非法占有所亟需之物為目标,趁人不觉,公然夺得数量较多的公有或私有财产。这类犯罪行为常常在公众场合发生,诸如大街、商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所。具体而言,犯罪者会突然冲向受害者,夺取他们手中或身上所携带着的财物;或者在受害者疏于防范之时,迅速将其放在身旁的财物盗走。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抢劫行为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公开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的相关规定,抢劫公私财物价值达到人民币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以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被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数额特别巨大”进行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常见于公共场所,具突发性和公开性。根据《刑法》第267条,抢劫财物价值分别达千元至三万元、三万元至八万元、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
以下皆被视为侵害商标权的行为范畴:
1、未经注册商标之所有人合法授权,擅自销售、伪造其所拥有的商标或相关产品;
2、擅自对已注册之商标进行更改,随后将改造后的产品重新投放市场;
3、故意协助和支持上述侵权行径;
4、除以上三种情况以外,所有其它破坏商标法律条款之行为亦被认为是侵权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三、哪些行为属于骗取养老
关于欺诈性地获取养老福利的诸多行为中,比较普遍的包括:有编制虚假个人身份或者年龄等关键信息,以此来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待遇;伪造病史记录以及各类证明文件等,以虚假陈述骗取养老保险金;还有就是故意隐瞒重要事实,例如已经就业、已经死亡等与养老金领取条件相违背的信息,仍然继续无耻地领取养老津贴;也有些人通过行贿受贿、欺骗等严重不道德和违法手段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从而非法获取养老金等等。所有这些行为,全都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被有关部门核实并确认,不仅必须全部悉数追回非法所得,而且可能还会面临严厉的行政处罚,甚至会有遭受刑法制裁的高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养老保障机制乃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实基础之一,并且任何试图通过欺诈手段获取养老福利的行为,必将遭到法律的严惩。
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公私财物,常见于公共场所,具突发性和公开性。根据《刑法》第267条,抢劫财物价值分别达千元至三万元、三万元至八万元、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及“数额特别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