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依法拘留之后,是否需要支付保释金(亦称为取保候审保证金),则须依据具体案件情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而定。一般而言,若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均满足了取保候审的各项条件,那么便有义务缴纳此项保证金。取保候审这一制度通常适用于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单处刑罚的情形;对于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以及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同样可适用取保候审,前提是采取该措施并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性;
此外,当羁押期限届满,案件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时,也需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进行处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必须缴纳保证金,也可以选择提供保证人作为替代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
【保证金数额的确定及缴纳】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保证金的数额。
提供保证金的人应当将保证金存入执行机关指定银行的专门账户。
二、刑事拘留需要通过检察机关吗
在司法程序中,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的权力通常为公安部门所掌握,而无需经过检察机关的批准。然而,若需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如逮捕,则须将涉及案件的相关材料提交给检察机关进行逐一审核。《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三、刑事拘留需要什么条件
刑事拘留作为一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其适用需满足特定的条件和标准。具体而言,需要满足如下七个要素:
1. 实施者正在筹备犯罪活动、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或在犯罪行为完成后及时被警方侦破并进行了追捕;
2. 案件的受害者或案发时在场目击证人明确指出涉嫌犯罪的人员为实施者;
3. 在实施者的居所或工作场所内发现与犯罪相关的证据;
4. 实施者在犯罪行为发生后试图自杀、逃离现场或在逃亡过程中;
5. 实施者存在销毁、篡改证据或串通口供的可能性;
6. 实施者未透露真实姓名、居住地址等个人信息,身份无法确定;
7. 实施者具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团伙作案等重大犯罪嫌疑。
拘留后是否需付保释金,依案情及法律而定。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者,有义务缴纳保证金,通常适用于轻罪、不致社会危害等情形。羁押期满未决案亦适用。但非必须缴金,可选保证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