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未成年人士犯下抢劫罪行的情况,能否获得缓刑判决需结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审慎考量。通常而言,若涉案未成年人罪行轻微,并且展现出了诚挚的悔过之心,没有再次犯罪的风险,且宣告缓刑不会给其所生活的社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话,那么他们有望获得缓刑判决。然而,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抢劫罪属于重罪范畴,然而对于未成年被告,在司法审判过程中,我们将充分权衡他们的年龄、作案动机、犯罪方式、危害结果及其呈现出的悔悟之情等要素。另外,在司法实践中,我们亦会重视对未成年罪犯的教育与改造工作,致力于协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1、在通常情况之下,担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年满十六岁;然而,在某些特定状况下,即使未满十六岁的未成年人同样可能须要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2、对于年满十六岁的个体而言,一旦涉嫌犯罪行为,应当负担起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对于那些已经年满十四周岁且未满十六周岁的个体来说,若他们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导致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罪行,亦应受到刑事惩罚。
3、至于十二至十四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如果属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行,并造成人员死亡或采取极端残忍手段使他人遭受重伤导致严重残疾,情节极其恶劣,并且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核准,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对于按照上述第二条和第三条规定,应受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年龄不满十八岁者,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他们从宽或是减轻的处罚措施。
当涉及到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得接受刑事审判的情况,司法机关将会命令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对这些孩子进行严格约束性教育;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强制性的特殊矫治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三、未成年人犯罪怎么判
针对未成年罪犯的判决,主要是根据其所涉嫌的犯罪行为、性质及其严重性,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全方位的衡量与权衡。依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均应独立承担刑事责任;而对于满十四周岁但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涉嫌构成诸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等重大恶性犯罪的,也必须依法追究其责任。此外,未满十八周岁的罪犯在接受司法审判时,司法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其未来的成长需求,并采取宽大处理的政策,即结合其年龄和罪行的轻重程度,适用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原则。值得强调的是,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以教育感化为主导,惩罚为辅助手段的原则,积极为青少年罪犯们创造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机会。
未成年抢劫罪行能否缓刑需综合考量。轻微罪行、真诚悔过、无再犯风险且不危害社区者有望获缓刑。抢劫虽为重罪,但审判时会权衡年龄、动机、方式、危害及悔悟。同时,重视未成年罪犯的教育与改造,助其回归社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