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驾造成事故处罚标准
对于因醉驾而引发交通事故的行为,其所受处罚颇为严厉。通常情况下,涉事者将会被吊销驾驶执照,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对其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在其余生中将无法再次获得机动车驾驶证。若该次事故导致了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那么涉事者可能需要承担更为严厉的刑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二、酒驾造成事故怎么处理
关于因酒后驾车而导致事故的处理程序如下所述:
1)在事故发生时,责任方应即刻停车、保护好相关证据,并对可能受伤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2)在事故发生之后,责任方需立即向当地交通警察部门报案;
3)在确认周边环境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将事故车辆转移至不妨碍正常交通运行的地点,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4)在完成上述步骤后,责任方应尽快撤离现场,等待交通警察前来处理后续事宜。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三、酒驾造成事故法院会怎么判
对于因酒后驾车引发的事故所涉及的法律判定问题,其结果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当其冲的便是酒驾者血液中所含有的酒精浓度。如果这个数值达到了醉酒驾车的红线标准——即每百毫升血液中含有超过80毫克的酒精,那么就有可能被认定为危险驾驶罪。接下来,事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影响判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仅仅只是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失或者轻微的人身伤害,那么通常情况下,量刑的力度会相对较轻;然而,如果酿成了重伤、死亡这样的悲剧,或者给公共和私人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定为交通肇事罪,从而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在做出最终判决时,法院还会对酒驾者的认罪态度以及他们是否主动赔偿受害人的损失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通常情况下,如果酒驾者能够积极地赔偿受害人的损失并且得到对方的谅解,这将有助于减轻量刑时的考虑。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酒后驾车这种行为本身的性质非常恶劣,因此,一般都会遭到法律的严惩。
醉驾致交通事故,处罚严厉。通常吊销驾照,追刑责,终身禁驾。若致伤亡或重大财损,刑责更重。法律严惩酒驾,旨在维护公共安全,警示公众切勿酒后驾车,珍惜生命,尊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