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多久才没事
取保候审并非意味着案件已尘埃落定、万事大吉。这仅仅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强制性措施,法定的最长适用时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在此期间内,国家专门机关仍然保留对案件的调查权,若司法机关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该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并未达到检控罪名的程度,犯罪情节极其微小,无需进一步追究刑事法律责任,或者是相关证据尚嫌不足,无法满足提起公诉所需具备的条件,那么此案将会被撤回或作不起诉处理,届时方可视作为平安无事。然而,倘若司法机关经审理认定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法律责任,则将案件报送至检察机关进行严格审查与起诉,最终由法院作出公正裁决。总而言之,在取保候审阶段,案件尚未最终定论,切勿以偏概全地误以为度过一定量的时间段便意味着万事大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多久能撤案
依照我国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当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其最长持续时间不得超过整整十二个月;
同样的,监视居住措施亦不可超过六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内,对案件的调查、起诉以及审判过程都应该持续进行,绝无间断。
而对于那些已经查明不应对其追究刑事责任或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已满的情况,相关部门必须立即解除这两项强制措施。
关于如何实施解除行为,法律有明确要求,需要及时告知被采取上述措施的人员及有关机构。《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在实施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当事人聘请的辩护律师有权与涉嫌犯罪或被指控犯罪的人员见面交流。取保候审措施并未对律师的此项权利进行任何形式的限制。通过此次律师会见,他们得以深入了解事件相关情况,并为当事人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等实质性帮助。对于此类会见行动,律师需携带本人的律师职业资格证书,以及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身份证明文件,并附带有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或者由法律援助机构发出的公函。在具体会见过程中,应充分遵循看守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律师会见有助于为当事人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法律支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律师会见的行为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也不能为当事人传递任何违禁的物品、资讯等。
取保候审非案件终结,仅为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最长不超十二个月。期间,国家机关仍保留调查权。若调查后发现情节轻微、无需追责或证据不足,案件可能被撤回或不起诉。若需追责,则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由法院裁决。总之,取保候审阶段案件未定论,勿轻信时间可解决一切。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