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肇事逃逸案件的量刑标准,将取决于案情的严重程度。若由于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则应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然而,对于那些在交通运输事故发生后有逃逸或者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犯罪者,则可能面临最高三年以上、最低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若情节相对轻微,例如没有导致重伤等更严重后果的话,那么可能只需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肇事逃逸的性质,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本质属性问题,存在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首先是“罪后表现说”,即认为逃逸行为实际上是肇事者在趋利避害心理驱使之下,进一步加剧了事故损害后果的条件;
其次是“独立行为说”,主张将逃逸视为一个独立的犯罪行为,所以需要对其实施数罪并罚或者按照吸收犯进行处理;
最后是“分别情况说”,认为对于肇事者在实施肇事行为之后而逃逸,从而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该根据具体案情来加以区别对待。《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三、肇事逃逸的电动三轮车怎么判
肇事逃逸乃是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针对涉及电动三轮车驾驶员的此类事件,判决将充分考虑多重因素。首要关注点为事故所引发的不良后果,如人员伤害程度以及公私财物所受损失的范围。倘若造成伤势严重甚至致命、数十万元以上的财产损失,且逃逸者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乃至全责,那么便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惩罚。此外,即使未达到犯罪标准,逃逸行为仍将导致行政处罚的加重,包括罚款、吊销驾照等严厉措施。再者,在民事赔偿层面,由于逃逸往往被视为过错加重情形,逃逸者可能需要承担更为沉重的赔偿责任。最终的判决结果,必须根据每一起具体事例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证据,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公正裁决。
肇事逃逸量刑依据案情严重程度而异。致人死亡者,将面临七年以上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刑责为三至七年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如未造成重伤等严重后果,则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量刑标准旨在确保公正,严惩逃逸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