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已经获得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身为犯案者,并且违反取保候审条款时,或者在案件中出现需要实施逮捕的新的情况下(例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存在明确的犯罪事实,可能会面临超过有期徒刑的处罚,且通过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能有效地预防危险发生),依法可以提请实施逮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二、取保候审后是否可以判缓刑
在案犯被批准采取保外就医措施后,能否得到缓期执行的判决,需要在参考了缓刑适用条件之后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如果预计该案犯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其行为具备以下特点,那么便有可能获得缓期执行:
首先是其犯罪情节相对轻微;
其次,他应展现出对于自己过错的悔过之心;
最后,我们也必须确信对此人给予缓刑将会不对居住地的社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三、取保候审的期限为多久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相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最长期限不得超出十二个月。在这期间内,被取保候审者必须遵守相关规范要求,例如未经执行人员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范围;倘若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发生变动,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向执行机关进行汇报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限即将届满之际,事例的侦查、起诉以及审判工作尚未完成,那么就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措施或者变更为其他相应的强制措施。同时请您牢记,取保候审仅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手段使用,并不代表着整个事例的处理过程已经画上了句号。
当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作为案犯违反相关条款,或案件出现新情况需逮捕(如证实其涉及重大犯罪,可能判重刑,且取保候审无法有效防范风险),可依法申请对其执行逮捕。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