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批准获得取保候审期间,若违反了相关的治安管理规定,极有可能面临着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其他强制性措施的风险。
如果情节恶劣程度严重,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对应的法律责任。
这主要是由于取保候审并非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无视法律法规,任意妄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逮捕的条件】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二、取保候审还会逮捕吗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被采取保释候审措施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而言,是否会被收押需视具体案情和其遵规守则的实际表现而定。
当被保释候审者出现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时,司法机关将依法责令其诚恳反省、悔过自新,重新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同时也可视情节轻重对其实施监视居住或予以逮捕等相关制裁手段。
对于情节严重、确有必要对其采取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在对其先行拘留的基础上,再行启动逮捕程序。《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三、取保候审的保证人有什么风险
保证人参与取保候审程序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监督责任风险,这意味着若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保证人未能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那么保证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严重者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种是民事赔偿风险,如果被保证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损失,那么保证人在其担保责任范围内可能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后一种是信誉影响风险,如果保证人未能尽到应有的保证责任,那么这无疑会对其个人声誉带来负面影响。总而言之,作为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自己的保证义务,对被保证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在被批准获得取保候审期间,若违反了相关的治安管理规定,极有可能面临着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其他强制性措施的风险。如果情节恶劣程度严重,还有可能被依法追究对应的法律责任。这主要是由于取保候审并非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无视法律法规,任意妄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