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期限届满规定有哪些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效不得超出十二个月。
若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并未解除取保候审的,被取保候审人及与其具有法定代理关系的人、本人或近亲家属以及辩护律师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主张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怎么样进行
取保候审的相关程序如下:
首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家属以及辩护律师都可向案件处理机关递交取保候审的申请。
其次,在得到案件处理机关批准以后,申请人们需要为自己的承诺提供必要的担保措施:
一种方式是提供保证人的担保;
另一种方式则是缴纳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第六十九条
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三、取保候审期限一般多长时间内完成
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实施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即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然而需注意,该期限并非死板僵硬,它将视事例的复杂程度与侦查进度等因素进行适度调整与延长。更为详细地说,在取保候审期间,取保人务必严格遵守特定的规约约束,如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擅自离境;若住址、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发生变更,应在24小时内及时向执行机关汇报备案等。如有违规行为,则可能导致取保候审资格被部分或全部取消。总的来说,取保候审期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依据诉讼程序的需要,由司法机关进行全面评估后作出决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时效不得超出十二个月。在期限届满之后,必须立即解除取保候审措施。若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并未解除取保候审的,被取保候审人及与其具有法定代理关系的人、本人或近亲家属以及辩护律师均有权向有关部门主张解除对其的取保候审管制。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