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而言,其在实施犯罪行为后是否能够获得取保候审的资格,则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倘若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患者正处于无法辨认或丧失自我控制能力的状态,并且经过法定程序鉴定予以确证的话,那么他便无需承担刑事责任,同时也不会产生对其进行取保候审的必要。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患者在犯罪时精神状态并无异常,但是在案发之后病情突然发作,那么就需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是否可以为其提供取保候审的机会。
通常来说,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到足以影响案件的调查和审理工作,而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导致社会安全风险的增加,那么他们是有可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精神病犯罪就能免责吗
精神病人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是指其在患有精神障碍的情况下,实施了刑法明确规定为违法的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他人权利的行为之后,所要承受的法律制裁。
然而,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因此获得法律豁免呢?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疑问。
事实上,精神病患者并不享有绝对的刑事责任豁免权。
但需要指出的是,符合特定法律规定的精神病患,有可能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精神病人在无法识别或自我控制其行为导致了社会危害结果,并且经过法定程序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的时候,他们无须对其行为负责。
然而,其亲属或监护人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的保护和治疗,如果必要的话,政府则有权采取强制性的医疗措施予以监管。
关于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精神病人在患上精神障碍导致认知或行为能力缺失的情况下,造成的危害社会后果,只要经过法定程序被确认为事实,就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其次,针对间歇性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他们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犯罪活动,是应该承担刑事责任的;
最后,虽然某些部分失去了辨别或管控自身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仍然需要对此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量刑时可以考虑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精神病犯罪人怎么判
对于患有精神疾病的罪犯,法院的判决会受到其当时所处的精神状况的影响。如果在实施违法行为时,被告拥有清晰的神志和理智,那么他们应当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负责并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然而,如果被告处于无法自控或者无认知能力的状态,经过合法程序进行专业鉴定之后被证实这一事实,那么他们可以被免于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家人或者监护者需要接受严格的监管和治疗任务。而对于那些间歇性发作精神疾病的人来说,在病情缓解期间犯下罪行的话,仍然应该承担刑事责任。最后,对于那些虽然患有精神疾病,但仍未完全失去自我识别或者控制行为能力的罪犯,他们同样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可以考虑给予适当的宽大处理或者减轻刑罚。
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后取保候审资格需视情况定:犯罪时若无法辨认或控制,经鉴定可免责且不取保;若犯罪时精神正常,后发病,则据病情及案情考量。病情严重但不影响调查审理,且取保不增社会风险者,或可获取保批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