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罪的主客观条件有哪些
关于刑法中的“合同诈骗罪”,其主要的犯罪构成要素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在主观方面,行为人须具备以非法占有所获取的财物为目的,此种犯罪心态既可以理解为他明明知道自己并无实际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根本就没有打算去履行这个合同;
可是,即便如此,这名被告人还是选择与别人签订了这个合同,其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对方那里骗取到一定数量的财物。
而在客观方面,这种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整个过程中,行为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置各种陷阱等手段来进行欺诈,从而达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并且这种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额标准才能够被认定为犯罪。
例如,行为人可能会虚构一个虚假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来签订合同,也有可能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为担保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合同诈骗罪从犯如何处罚
在合同诈骗罪案件中,对于具有从属地位的参与者,必须依据其具体的情节和表现,适用相应的酌定减轻、法定减轻乃至完全免除刑事处罚的策略。
这些参与者被称为“次要罪犯”或是“辅助性罪犯”,实际上也可以被理解为共同犯罪中的一种。
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通常不是主谋,而是提供支持或者协助主犯的行动。
在刑法范畴内,合同诈骗罪是指一类特定的犯罪活动——即在签订,以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虚假陈述、瞒报真实信息等欺诈手法来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这类操作通常需要造成受害人经济损失达到一定标准才会构成此罪名。《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合同诈骗罪律师多少钱
律师收费标准并非凝固不动且整齐划一,而是会受众多因素所影响。一般地讲,合同诈骗罪事例的律师代理费用,往往可能因为事例错综复杂性、本地地域所属情况、以及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与崇高声誉等等而出现差异。在某些地区,即使是相对较为单纯的合同诈骗类事例,律师的收费也可能从数万元人民币起跳。若事例极其复杂、涉案金额庞大、社会影响力深远,那么收费标准则可能进一步攀升。通常而言,律师的收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按件计费、按标的额比例收取费用、按照时间进度收取费用等。我们强烈建议您多方咨询几位律师,深入了解他们的收费方式及具体金额,然后再经过全面权衡之后,挑选出最符合您需求的那位律师。同时,务必关注选择具备丰富刑事辩护经验并享有良好业界口碑的律师。
合同诈骗罪构成:主观上,行为人意图非法占有财物,明知无履约能力或无意履约仍签约骗财;客观上,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在合同签订及履行中欺诈对方,骗取财物且需达一定数额。常见手法包括虚假单位签约、冒用名义、使用伪造票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