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刑事案件的诉讼时效问题,我们了解到,若犯罪行为发生之后,超过了法定的追诉期,那么该犯罪者将无法再受到法律的追究。
这一规定的制定,是为了在惩罚犯罪行为与维护社会稳定、节省司法资源等多个层面上寻求平衡。
诉讼时效制度的设立,有助于推动司法机构适时地行使其追诉权力,从而提升办案效率;
同时,它对于维护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秩序的修复亦具有积极意义。
举例来说,如果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罚为不满五年的有期徒刑,那么在经过五年后,便不再对此类案件进行追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刑事案件追诉期过,犯罪者免法律责任。此制度平衡惩罚犯罪与社会稳定,节省司法资源。如最高刑不满五年,五年后不再追诉,促进社会和谐与秩序修复,提升办案效率。
二、什么叫犯罪嫌疑人
1.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者即为“犯罪嫌疑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并非同一概念,前者可能存在罪责,也可能并无罪行,他们均需接受公安机关进一步的深入调査和全面取证工作。
2.“犯罪嫌疑人”,亦可称为“嫌疑犯”、“嫌犯”或“疑犯”,专指受刑事司法程序所追究的涉嫌犯罪人员,在检察机关向法院正式提起公诉前的特定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
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期间要求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及时转达其要求。
三、什么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当罪行已经跨过了法定的追诉有效期时,意味着依据我国现行的刑法法规,针对所涉及的犯罪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界限以后,将不会再对犯罪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程序追究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此过程中,追诉的有效期限与其所涉及的具体罪名的法定最高刑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倘若某一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低于五年有期徒刑,那么该阶段的追诉有效期则设定为五年;如若法定最高刑超过五年但不足十年,此时的追诉有效期便会延长至十年;类似地,如果法定最高刑罚大于或等于十年,那么其追诉有效期将进一步延长至十五年;然而,法定最高刑罚若是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话,追诉有效期则被设定为二十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若在二十年后仍需对某一犯罪行为采取追诉行动的话,就必须向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之后才能启动相应的程序。至于计算方式,通常应该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开始,若犯罪行为存在持续或者延续的情况,那么则应当自最后一次犯罪行为结束之日起算。这一制度的核心宗旨在于促进司法机构能够在有效期限内尽快展开追诉工作,同时也充分彰显出了刑法的克制性以及对于社会秩序修复的高度重视。
刑事案件追诉期过,犯罪者免法律责任。此制度平衡惩罚犯罪与社会稳定,节省司法资源。如最高刑不满五年,五年后不再追诉,促进社会和谐与秩序修复,提升办案效率。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