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肇事者在逃避责任后再次引发车祸,最终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将受到极其严格的刑事处罚。
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意程度较高,对社会造成的损害也相应地较为严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明文规定,若有人行为违背了交通运输法规,从而酿成重大事故,致使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得公立或私人财物遭受严重损失,那么他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
然而,如果交通肇事者在事故之后选择逃跑,甚至还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出现,那么他将被判处至多三年并至少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假如由于该名肇事者的逃逸行为,直接造成了他人的死亡,那么他将被判决七年及以上有期徒刑。
而在上述种种情境之中,倘若我们能成功地证明,二次事故中所出现的人员死亡并非原本的交通事故所导致,而是由最初的肇事逃逸行为间接引起,并且这一行为恰好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标准,那么毫无疑问,该名肇事者将会受到最严厉、最高为终身监禁的刑事制裁。
然而,最后的量刑结果仍然需综合考量整个案件中的所有具体细节和情节,包括罪犯自身的悔过意识、是否主动承担赔偿责任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如若实施了殴打他人且随后选择逃逸之行为,而这一行为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则将面临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之罚款以及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的处罚。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人身侵犯的罪犯,惩处措施包括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同时需缴纳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情节相对轻微,则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当这一行为构成犯罪时,其责任应根据所涉及的具体罪名进行处罚。
例如,如果同时触犯了故意伤害罪与交通肇事罪,那么两罪将合并执行刑罚。《刑法》第133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肇事逃逸发生二次事故保险理赔吗
在涉及肇事逃逸并引发二次交通事故的状况之下,保险公司往往会选择拒绝进行理赔处理。这是源于肇事逃逸被视为一种极为严重的违法行径,严重违反了保险合同所规定的相关条款内容。根据中国现行的《保险法》以及保险合同的具体约定,被保险方有责任在事故发生之后按照法定要求实施必要的应对措施,例如及时向警方报案、妥善保护现场等等。而肇事逃逸乃是严重背离上述义务规范的行为。不过,若能证明二次意外事故并非由肇事逃逸行为直接引起,并且该起事故本身符合保险理赔的基本条件,理论上仍有可能通过部分理赔获得相应补偿。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此类情况往往面临较高的举证难度,成功获得赔偿的实例较为罕见。总而言之,肇事逃逸极易导致保险公司做出拒绝理赔的决定。
肇事者在逃避责任后再次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通常将面临严格刑责。根据我国刑法,交通肇事者若违反法规导致严重后果,可处三年以下徒刑或拘役;逃逸者则可能被判三至七年徒刑;若逃逸导致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徒刑,甚至终身监禁。但最终刑罚需考虑案件细节,如肇事者悔罪态度和赔偿责任等。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