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的行为属于诽谤罪
关于诽谤罪在刑法上的相关规定
若想成立诽谤罪,需满足四个具体条件:
首先,犯罪主体乃为普通个体;
其次,其主观意愿必然是出于故意;
再次,在实际行动中,犯罪分子需故意捏造虚假消息并肆意传播,借此足以侵蚀和降低他人的人格尊严与名誉,且造成的恶劣影响达到了严重程度;
最后,攻击目标即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二、怎样的行为算肇事逃逸
在出现以下情况时,为规避法律制裁而选择逃离现场便被确认为交通肇事逃逸:
1、导致一人死亡或存在三人以上重伤,同时又负事故责任中的主要部分;
2、在事故中导致至少三人死亡且负有同等责任;
3、造成财物损害并负责任中的全责或主责,而自身无能力偿付的赔偿额达到人民币三十万元及以上;
4、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且在事故中承担全责或主责的同时,涉嫌酒后驾车、驾驶不符合标准的车辆或者严重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怎样的行为会构成贪污罪
其犯罪构成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要素:首先,行为人应当是国家公职人员,这其中包括了在国家机关中担任公务的人员以及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等。
其次,行为人必须是利用了其职务上的便利,也就是通过利用自身职务范围内对公共财物进行主管、管理、经营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来实施犯罪行为。
最后,行为人必须是通过侵吞、盗窃、诈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来占有公共财物。
总的来说,对于是否构成贪污罪的判定,需要全面考虑到行为人的身份、行为手段以及所占有的财物性质等多方面因素。
关于诽谤罪,刑法规定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二,主观上必须是故意;三,客观上实施了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四,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