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后哪里管理
取保候审的执行与监管机构
在通常情况下,被取保候审者的居住地派出所会对其进行日常监管与管理。参照相关法律条款,指定的县级公安机关须在二十四小时内,严格核实被取保候审者以及保证人的真实身份及相关证明文件,向县级公安机关负责人进行报告后,由派出所执行将相关信息通知至被取保候审者所在居住地。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要交多少钱
一、保证金的起始额度设定在人民币一千元整。
二、作为判定机关的司法机构须依据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者的社会危害程度,与针对特定事件本身的定性分析以及被告人自身财务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考量,进而确定以何种金额来收纳保证金。
三、采用取保候审形式的保证金应由县级及以上级别执法机构进行统一征集与监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决定机关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三、取保候审后怎么判缓刑的
关于取保候审与判处缓刑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给出如下明确的答案:二者之间并无此种因果关系。首先,让我们对取保候审这种刑事强制措施进行一番简单介绍:称为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等司法机构在进行刑事诉讼中,对于那些尚未被逮捕或者在被逮捕后需要改变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爲了防止他们逃避侦查、起诉及审判,冻结其自由,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缴交保证金,并且并出具証书,向社会公开承诺,保证随时随地接受传唤,对其行动有所限制,乃至暂时解除其有限的人身控制权的一种强制措施。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何谓“缓刑”:缓刑,是指对于违反法律,经过法定程序确认已经构成犯罪、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进行宣布定罪,然后暂时不执行所判决的刑罚。判断是否缓刑,主要依据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若犯罪情况较轻,犯罪人有悔罪之意,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其居住的社区也不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被判处缓刑。然而,最终的判决结果,必须要通过全面分析整个事例的所有情况,由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裁决。
取保候审的执行与监管主要由被取保候审者居住地的派出所负责。县级公安机关需在24小时内核实被取保候审者及保证人的身份和证明文件,并向负责人报告,再由派出所通知被取保候审者所在地。此举确保了取保候审的规范执行与有效监管。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