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中,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未遂通常会出现在行为者已经开始执行拘禁行为,然而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剥夺他人人身自由;或是虽然已经成功控制住受害者,却很快将其释放的情境之下。判断这类情形是否属于未遂,其主要依据便是被告是否最终达成了对被害者进行非法拘禁的目的。若由于某些不可抗力或意志之外的原因导致行为无法顺利完成,那么便可以视为未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非法拘禁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拘禁罪,旨在通过采用拘役、禁锢或是其他强迫方式,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犯罪行为。
首先,该项罪行所针对的主要客体,便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即他们依据个人意志自由地决定自己进行何种身体活动的权力。
在这方面,非法拘禁罪所侵犯的对象,便包括所有依法享有自身人身权利的自然人。
其次,关于非法拘禁罪的客观行为特征,则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备以拘禁或其他强制手段,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具体行为。
再次,从主体层面来看,非法拘禁罪的实施者既可以是属于国家公务人员的特定群体,亦可能是普通民众。
最后,从主观方面来看,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意图主要表现在故意之上,同时还需具备为了剥夺他人身体自由而作出相关行为的意图。
也就是说,过失并不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罪要素。《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三、非法拘禁罪公安阶段可以取保候审吗
在中国司法体系中,非法拘禁罪在公安环节具有被予以取保候审的潜在可能。然而,选择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处理需要全面权衡诸多因素。首要的是,我们必须对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考察其中涉及的拘禁时长、实施手法以及由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等问题。其次,我们也必须慎重考虑嫌疑人人身的社会风险性,例如他/她是否拥有稳定的居住场所和工作岗位,是否具备潜在的逃逸倾向、串供行为或再次犯罪的可能性等等。若非法拘禁的情节相对轻微,且嫌疑人表现出良好的认罪态度,愿意积极配合相关调查工作,同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隐患,那么便有可能获得批准。然而,最终能否实现取保候审,还须由公安机关依据事件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决定。
非法拘禁罪的未遂常见于行为者启动拘禁但未剥夺他人自由,或虽控制受害者但迅速释放。是否未遂主要取决于是否达成非法拘禁目的。若因不可抗力或外部因素导致未完成,则构成未遂。此判断依据确保了对犯罪未遂的准确认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