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包括什么
故意伤害罪通常会导致对他人身体产生各种不同层次的损伤,包含从较轻程度的伤害如擦伤、瘀青等,到更为严重的损伤如骨折、内脏破裂乃至直接致人死亡。除此之外,犯罪行为也可能对被害人身体的功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或是对其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因此,犯罪嫌疑人除了面临刑事指控外,还需承担对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众所周知,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有单位负责人、机动车所有者、承包商或者乘客等指使肇事者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进而导致受害者由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最终不幸身亡的情况,此类行为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的共犯处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理论,共同犯罪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通过共同意识达成的故意犯罪行为。
他们的行为目标相同,相互关联,相互协作,并与犯罪结果产生直接的因果联系。
要满足共同犯罪成立的必备条件,首要条件便是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个人参与,且这些人都需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此外,他们还需要为之提供协助和支持的单位也应该被视为另一种类型的共犯主体。
第二个要素则是当事人之间必须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客观要求上,各个共犯者都必须实施了实质性的共同犯罪行为。
至于最后一步,那便是他们必须保持共同的犯罪意图,从主观角度出发,构成共同犯罪意味着参与其中的众人必须共享犯罪意图,即他们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将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结果,并愿意或默许这样的结果发生。
这种“我知道已经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但仍然示意或帮助他逃跑”的意图,说明参与者的主观恶意。
当然,对于肇事者来说,他在他人的指示和帮助下选择逃逸,这本身就是一种故意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三、故意伤害罪怎么判拘留
故意伤害罪,其刑罚的轻重并非仅仅通过拘留来进行考量和评估,而是必须依照许多不同的要素做综合性的思考,这些要素包括犯罪行为的情节程度,以及所引起的伤害结果等等。
倘若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他人身体上的轻伤,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处罚。
然而,如果行为人对他人的伤害程度更为严重,例如致人重伤,则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假如行为人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致使他人遭受重伤并导致严重残疾,甚至可能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会充分考虑到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手段、是否存在自首、立功表现,以及是否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并获得受害人的谅解等诸多因素。
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那么行为人可能会被判处管制或者拘役。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拘留仅仅是刑事强制措施中的一种,而非最终的刑罚。
故意伤害罪可造成从轻微擦伤、瘀青到严重骨折、内脏破裂甚至致死的不同伤害。这些伤害不仅可能永久损害被害人身体功能,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痛苦。因此,犯罪嫌疑人除面临刑事指控外,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以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损失。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