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期间会不会被提审
在取保候审期间内,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有可能会遭受司法机关的召唤或者质询,但是这并非等同于所谓的“提审”。通常而言,“提审”特指在进行实际拘禁的过程中开展的审讯工作。即便在当事人处于取保候审状态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及人民法院仍旧需要深入调查或者确认案件的相关信息,所以他们拥有依法讯问嫌疑人的权力。然而,这种讯问活动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严禁侵犯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按照监视居住的规定进行监督;发现应当逮捕的情形,应当及时提请批准逮捕或者决定逮捕。
二、取保候审程序是什么
取保候审的法定流程如下:
首先,涉案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关于取保候审的申请;
其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之后,须于七日以内对其给出明确回应;
如若批准取保候审,则须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额度;
最后,公安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当面向申请人宣布《取保候审决定书》的内容,并有权要求上述参与者签字或盖章确认,同时需详细解释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循的各种规章制度。《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最长能申请多久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为十二个月。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性措施,其期限在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三个阶段均有所不同。通常而言,若事件处于侦查阶段,取保候审的期限上限为七个月;若事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则取保候审的期限上限为五个月;而在审判阶段,取保候审的期限上限则为十二个月。值得强调的是,取保候审的决定机构将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表现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评估并确定最终的取保候审期限。此外,被取保候审者在取保候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如有违反,则可能导致取保候审资格被撤销。
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可能接受司法机关召唤或质询,非“提审”。提审特指拘禁中的审讯。即便取保,公检法仍可依法讯问,以深入调查或确认案件信息,但须严格遵守法律,保障嫌疑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