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是否需要送监狱
取保候审系刑事诉讼过程中所采取的一项强制性措施,旨在在未对被告实施羁押的前提之下,允许其等候法庭审理。在此期间,被申请取保候审者无需拘押于监狱之中,然而却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报告个人状况、限制移动范围(不得擅自离境或离开所居住地区)等等。若有任何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之行为,则可能面临重新收监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费用标准是多少
1、在本制度中,保证金的起始额度设定为人民币1,000元整。
2、审理机构在考量罪案嫌疑人、被告人身处的社会环境威胁、案件性质以及其自身经济能力等多重因素后,才会做出參考收取保证金金额的决定。
3、对于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我们的县级以上执行机关将全权负责收取并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
采取保证金形式取保候审的,保证金的起点数额为一千元。
决定机关应当以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不逃避、不妨碍刑事诉讼活动为原则,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确定收取保证金的数额。
三、取保候审可以跟律师见面吗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得以与代理律师会面。这表明,在取保候审的框架下,并未对被取保人与律师之间的正常会晤及交流活动施加任何限制。律师作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辩护人,依法享有与当事人会面的权利,并负有相应的义务,以深入了解事件详情,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法律援助、专业的指导意见以及周全的辩护策略。在会面过程中,律师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操守,严守保密原则,确保被取保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同时,被取保人亦应秉持诚实守信的态度,向律师详细陈述事件相关事实,以便律师能更为精准地为其提供高效的法律支持。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允许被告人在未羁押状态下等待审理。期间,需遵守法规,如定期报告、限制移动范围。违反规定可能面临重新收监。这是确保司法公正和被告人权益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