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嫌肇事逃逸和肇事逃逸区别在哪
涉嫌肇事逃逸,乃指存在相关迹象及初步证据,显示当事人有可能实施了肇事逃逸的行为,然而这一结论尚未得到最终确认。
反之,肇事逃逸即已经调查核实,证实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故意躲避法律责任而选择逃离现场。
涉嫌肇事逃逸之人,有可能通过进一步深入的调查取证,从而得以洗清嫌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涉嫌肇事逃逸该如何处理
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所应承受之法律后果,可具体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未导致任何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则应对其施以行政处罚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次,如若发生交通肇事且对他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身伤害或重大财物损毁,而肇事者随后逃逸,甚至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因其逃逸行为直接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则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对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一年内无累积记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延长机动车驾驶证的审验期。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三、涉嫌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有哪些
针对涉嫌肇事逃逸行为之认定的核心要素主要涵盖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当知悉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时,当事人驾驶车辆或者舍弃肇事车辆逃离事故现场。其次,假设其认为自身在交通事故中并无任何责任,将车驶离事故现场。再次,如果存在饮酒驾驶以及无有效驾照驾驶等疑似违法行为,即便报案之后亦未履行现场等待执法人员处理的义务,而是选择舍弃肇事车辆后重新返回现场。此外,即使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但在未向警方报告的前提下私自离去,或者在离开医院之际故意对伤者或其家人隐瞒真实姓名、地址以及联系方式也是被认为是涉嫌肇事逃逸的行为。最后,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过程中擅自消失不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是否构成涉嫌肇事逃逸的判定,必须结合具体情况与相关证据进行综合考量。只要能够证明当事人确因未知事故发生而离开车祸现场,便不能被认为是肇事逃逸行径。
涉嫌肇事逃逸指有迹象显示可能发生逃逸,但未经验证。与之不同,肇事逃逸是已确认的行为,即事故后故意逃离以逃避责任。涉嫌者可通过深入调查证明清白,而逃逸者则是确认违法的犯罪嫌疑人。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