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中,诽谤罪被视作为结果犯范畴之内,并非属于实害犯的范畴。实害犯所要求的是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时,必须导致法定的、严重的危害后果方能构成犯罪;
然而,结果犯主要强调的是犯罪行为发生之后,其实际导致的损害或者危害后果。具体到诽谤罪的构成要素来说,必须存在对他人名誉的实质性损害,换言之,也就是由于受害者的名誉权遭受到了侵害,才有可能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与名誉。
-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并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
处罚标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三、诽谤罪是否构成实害犯有定论吗
诽谤罪通常被认为是情节犯,而非实害犯。诽谤罪要求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一般来说,只有在诽谤行为严重损害他人名誉,给他人造成较大精神痛苦或恶劣社会影响等情节时,才会被认定为犯罪。如果只是轻微的诽谤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而只是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可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总之,诽谤罪的构成需综合考虑诽谤的情节、后果等因素,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实害犯,具体情况需依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判断。
在我国法律中,诽谤罪被归为结果犯,非实害犯。实害犯需行为导致严重法定后果,而结果犯看重犯罪后的实际损害。诽谤罪要求实质损害他人名誉,即受害者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才构成犯罪。这表明,诽谤罪关注的是行为后的名誉损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