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如今的犯罪案件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是精神病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精神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也就是说精神病人如果犯了罪,他的处罚和一般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案件中是需要对相关的嫌疑人进行精神鉴定的,那么如何进行精神司法鉴定,什么情况下可进行鉴定?
一、什么情况下会做精神病司法鉴定?
北京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公诉二处检察官阎慧:如果发现嫌疑人家族有精神病史,或本人曾经有精神疾患就医或鉴定记录的,公安机关会考虑对嫌疑人就犯罪时的精神状态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来判断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如果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没有以上证据,但在侦查期间发现其有精神疾病的典型或类似行为的,公安也会建议对其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还有就是,公安机关在预审当中,通过讯问嫌疑人,收集了解犯罪事实相关证据,期间,发现嫌疑人思维、逻辑,以及犯罪行为、主观认识、犯罪前后精神状态等有问题,就可能对嫌疑人进行精神疾病鉴定。
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会被移送至检察机关,检察官在审查案件事实和证据后,如果发现嫌疑人存在反常行为,仍可以决定是否对嫌疑人进行司法精神病鉴定,我们称之为“必要性”审查。
二、如何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
司法机关在收到嫌疑人等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并经相关程序批准后,会确定有资质的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在鉴定时间,将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连同卷宗一并提交鉴定机构。鉴定时,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场,同时还会通知被害人家属等到场。鉴定机构根据案件事实,通过询问嫌疑人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答题等环节,鉴定人员会根据以上鉴定材料,运用专业知识以及经验作出最终鉴定意见。
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会针对司法精神病鉴定进行程序性审查,比如鉴定机构是否有资质,鉴定人员是否有资格等;第二就是对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如鉴定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鉴定材料提供是否全面,鉴定结论是否符合鉴定标准,有无相反证据等。鉴定材料也可能存在作假的情况,比如嫌疑人周围的人未必说真话。
不少的受害人在得知行为人是精神病人之后,会表示怀疑,表示需要权威机构的精神病鉴定书,这时候就会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进行精神司法鉴定,其实过程也是非常的简单的,只要相关的申请人向法院提出相应的司法精神病鉴定申请,经过审核之后,便可以安排进行相关的鉴定了。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