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证据可以说是帮助法律查清案件真相,做出裁决的依据。民事诉讼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并确保提供的证据真实客观。如果涉嫌造假,导致证据失真,影响法院办案的话,情节严重的,会构成伪证罪。那么哪些行为构成民事案件伪证罪?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是怎么说的。
一、哪些行为构成民事案件伪证罪?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3、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4、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5、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6、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伪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伪证罪,是指在侦查、审判过程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意图陷害他人或为他人隐匿罪证,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或者是国家工作人员为严重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制造伪证的行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伪证行为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轻罪重判的;
2、伪证行为足以使犯罪分子逃避刑事处罚或者重罪轻判的;
3、伪证行为造成冤、假、错案的;
4、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为走私、套汇、投机倒把、贪污、贿赂、重大盗窃、贩毒、盗运珍贵文物出口等经济犯罪分子销毁、隐匿罪证或者制造伪证的;
5、由于伪证行为,致使他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
6、伪证行为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由此可见,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参与人如果伪造、毁灭证据,导致发生冤假错案的,会构成民事案件伪证罪。公安机关会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法院判刑的时候,要结合犯罪情节而定,具体分两个档次,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