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实施的 《工伤保险条例》从诸多方面对2004年实施的 《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修改。但是,在此次《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过程中,劳动保障部 《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劳社部函 [2004]256号)并没有被废止,因此在解释工伤问题时,仍然是工伤认定部门的法源之一。而该文件中,就明确表示所谓 “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
新的 《工伤保险条例》改变了机动车事故的局限性,扩大了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的情形。但是同时也对工伤认定的条件作出了限制。新的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被认定为工伤。
根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的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员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的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规章,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根据公安机关的认定,一般交通事故责任可以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而新的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要求,职工只有出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才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么究竟怎么判定职工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什么责任呢?
首先,要依据道路交管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根据法律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属于公安交警部门的法定职权,其依法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具有高度的公信力,证明力强于一般证据,可以作为认定工伤的依据。
其次,依据其他目击证人及录音录像资料。因此,能否被认定为工伤,最终还是要依据道路交管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要刘某不是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就应当能够被认定为工伤。
然而,实际中往往职工家属忙于救治而忽略向交警报警,因此在申报工伤时,难以提出有效的证据。所以,如果职工发生单方交通事故,也应当依法要求交警部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否则将会给自己的工伤认定造成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