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劳动关系可以直接转吗

帮助5人 4.4w浏览 匿名 2020-10-06 四川广元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您好,针对您的劳动关系可以直接转吗问题解答如下, 可以,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终止劳动关系达不成一致时,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解决。实践中,劳动关系终止主要有以下情形:
    (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劳动关系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
    (2)劳动关系主体消灭或丧失一定的资格
    (3)劳动合同依法或协商解除
    (4)行政决定、仲裁裁决或判决。
    应当指出的是,劳动关系的终止并不意味着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义务的全部消灭,某些特定的内容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仍然要存续一定时间。
    全文
    8 2020-10-06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646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劳动关系可以直接转吗
一键咨询
  • 177****06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05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3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1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882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37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30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3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充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8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4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阿坝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8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3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8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5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凉山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632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17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86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26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1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4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8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2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8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45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2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0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宜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5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3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资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173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0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5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86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885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2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绵阳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857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成都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86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4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1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内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广元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5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56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自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达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3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3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66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遂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巴中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德阳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23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861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眉山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乐山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82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充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2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沭阳135****6946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连云港181****387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34****413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怎样直接解除劳动关系?
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我国的劳动者,如果是解除劳动关系的,都是需要提前通知的。劳动关系的解除分为协议解除和单方面解除,我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是限制了我国的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以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终止劳动关系直接仲裁可以吗
在发生劳务合同纠纷时,是可以进行仲裁的。但是一定要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一般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就算没有劳动关系的证明,但是可以调差打卡记录等来证明劳动关系,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交纳社保与劳动关系的确认是否有直接关系
交纳社保与劳动关系的确认并不是强制的要求。因为缴纳社会保险也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在有些劳动关系争议的案例当中,员工就会以社会保险的缴纳为证据要求按照劳动关系处理,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但有些特殊的劳动关系可能不交社会保险也不违法。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工业厂房转让税费是多少
[律师回复] 解析:
出让方应履行的税费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种:
首先,营业税方面:
当单位及个人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获取的全部收益,自其购入或接受原价计算得出后的剩余部分,将被视为营业额,并根据5%的税率进行营业税的缴纳。
其次,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
这两项税费的计税基础均为上述营业税额,且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依据5%(位于城区或镇区的纳税人)或者3%的税率来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再者,土地增值税:
此项税费的计税依据是转让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全部收益,减去法律规定的扣除额之后的余额,然后按照累进税率缴纳土地增值税。
法定的扣除额主要包括:
购买土地使用权时所支付的款项;
开发土地所需的成本及费用;
以及与转让房地产相关的各项税金等。
对于受让方而言,需要承担的税费项目则主要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
该项税费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并按照特定的税率(因各个城市而异),每年进行缴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没有直接证据怎么证明劳动关系
1、工资转账凭据。2、考勤记录。3、工作证件。4、人证 5、业务相关证据等。6、加班的证据。7、入职通知书。8、录音证据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信用卡转了协商处理是否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律师回复] 解析:
需因具体情形而定,取决于各种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
若持卡人处于信用卡逾期阶段并与银行展开磋商以达成还款协议,则先前的不良信用记录已然生成且无法进行撤销操作,势必对个人征信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若是在逾期发生前即已与银行协商成功,则此种情况下便不会给征信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法律依据: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
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
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的内容应当至少包括:
(一)欠款余额、结构、币种;
(二)还款周期、方式、币种、日期和每期还款金额;
(三)还款期间是否计收年费、利息和其他费用;
(四)持卡人在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相关款项未全部结清前,不得向任何银行申领信用卡的承诺;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六)与还款有关的其他事项。
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分期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及其发卡业务服务机构应当停止对该持卡人的催收,持卡人不履行分期还款协议的情况除外。达成口头还款协议的,发卡银行必须留存录音资料。录音资料留存时间至少截至欠款结清日。
快速解决“金融保险”问题
当前679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转账太频繁被冻结账户应该怎样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一、鉴于银行卡转账操作异常导致账户锁定,因此必需前往柜台办理相关解锁手续。
其详细流程为:
首先,若由于用户频繁错误输入密码或账户剩余金额不足以支付100人民币并保持长期未予启用,请您携带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及银行卡前往相应银行机构进行解锁操作;
其次,假如因长期拖欠债务而触发司法程序,致使银行卡被冻结,那么在您偿还所有欠款并完成案件处理之后,便可向银行申请解除冻结。
二、关于银行卡冻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当银行发现存在异常交易行为时,可能会采取冻结措施;
其次,若透支额度超过规定限额,银行将立即对该银行卡实施冻结;
再次,若用户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系统将会自动启动冻结机制,并于24小时后自动解除冻结;
最后,由第三方因素引发的银行卡冻结问题也不容忽视。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四十三条
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
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可以为一年。
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二百四十六条
对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应当告知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有权申请出售。
权利人书面申请出售被冻结的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不损害国家利益、被害人、其他权利人利益,不影响诉讼正常进行的,以及冻结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有效期即将届满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依法出售或者变现,所得价款应当继续冻结在其对应的银行账户中;
没有对应的银行账户的,所得价款由公安机关在银行指定专门账户保管,并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其近亲属。
双方口供不一致公安接下来会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1.在案情呈现出入意料的局面下,当相关当事人的陈述呈现出相互矛盾的情形,例如口供出现出入,公安机关会依据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借助各种技术手段继续搜集更多的证据,例如寻找物证、调取书证、取得证人证言以及监控录像等等,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可能起到证实或补充作用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会设法仔细核实每一方的陈述,探究出产生口供矛盾的根本原因,判断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偏差、记忆上的错误或者是刻意隐瞒的行为。
若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所掌握的证据确实充足且有力,足以证明犯罪事实的存在,那么公安机关将会依法启动立案程序;
反之,如果证据不足以证明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则可能会做出不予立案的决定。
2.公安机关可能会选择对相关当事人进行补充询问,以便更清晰地揭示事实真相,解决口供中存在的矛盾之处。
在询问过程中,公安机关会特别关注询问的合法性,坚决杜绝使用诸如刑讯逼供等任何非法手段。
公安机关还会对所收集到的所有证据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判断哪些证据具备较高的可信度和关联性,哪些证据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
对于已经正式立案的案件,公安机关在完成侦查工作之后,会将案件材料移交至人民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在处理各类案件时,必须要重视证据的重要性,注重调查研究,不能轻易相信单方面的口供。
仅凭被告人口供,但缺乏其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不能认定被告人为罪犯并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
然而,如果没有被告人口供,但证据确凿充分,同样可以认定被告人为罪犯并给予相应的刑罚处罚。
4.在整个案件处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始终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侦查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如果口供的不一致性对案件的性质产生了重大影响,公安机关会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来揭示事实真相。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94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不能直接确定劳动关系后怎么办?
1、搜集载有劳动者名字的用人单位的各种文件。2、搜集劳动者代表用人单位与其它实体或个人签订的文件等。3、录音、录像、照片。4、搜集网络信息。5、搜集手机短信与电话录音。6、搜集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理结果。
10w+浏览
劳动纠纷
诈骗的钱转到公司账户是否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账户可以实现与对公账户的转账操作,例如,将个人财产中的投资款项转移至单位的对公账户中,此时我们应该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又如,个人账户将往来款项拨入单位的对公账户,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再者,当个人账户将单位垫付的款项支付给员工时,则需要进行以下会计处理:
首先借记“其他应收款—个人”科目,然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最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个人”科目。
以上这些均属于常见的财务操作,并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私有账户是可以与对公账户进行转账交易的。
对公账户,也就是企业银行结算账户,主要是为了方便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以及个体工商户进行结算业务而设立的账户,它能够有效地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对公账户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临时账户和专用账户。
其中,每个公司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帮助他人转账不知情会如何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不明真相的状况下帮助他人进行资金转账,通常并不触犯任何法律法规。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属于民事范畴,不会引发刑事责任问题。
但若所涉及到的转账涉及他人犯罪所得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收益,即便行为者对此毫不知情,也无法免除其可能的法律责任,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构成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然而,若行为者在明知道相关事实的前提下仍提供协助,那就需要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那些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仍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将被视为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关于该罪行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若构成此罪,则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需处以罚金。
2.若情节较为严重,则应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且同样需处以罚金。
3.若单位犯有此类罪行,则应对单位施加罚款惩罚,同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
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却仍然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者必须是明知的。
若涉嫌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应当依法予以立案侦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