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什么是直接受偿规则

帮助5人 3.6w浏览 匿名 2020-12-03 广西河池
问题相似?试试立即获取解答吧~
律师解答 共1条
  •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咨询我

    一、什么是直接受偿规则债权人代位权制度的“直接受偿规则”是指: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后,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就次债务人的履行优先受偿。《解释(一)》第16条规定:债权人以次债务人为被告向人民提起代位权诉讼,可以追加债务人为第三人;第20条规定:次债务人应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这些规定便是我国代位权制度“直接受偿规则”的体现。
    二、直接受偿规则的缺点是什么
    1.“直接受偿规则”可能会对债务人、次债务人、其他债权人造成损害
    (1)“直接受偿规则”可能对债务人、次债务人造成损害我国法律规定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事实上对债务人和次债务人利益影响甚大。债务人对次债务人享有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如不放弃或滥用权利则不能被剥夺,怠于行使权利不等同于放弃也不等同于滥用,债权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要求次债务人向自己履行,这实际上剥夺了债务人行使权利的自由。对次债务人而言,也有类似情形,如果法律依然要求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则如前所述,在连环合同中,债权人也可以轻易地借代位权名义直接将一般合同债权转变为指向次债务人的权利,而且把次债务人对其他人的义务轻易地转变为对自己的义务,而且《解释(一)》第13条第2款规定:次债务人不认为债权人有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情况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这对债权人有百利而几乎无任何负担,同时也对债务人、次债务人造成了损害。
    (2)“直接受偿规则”可能对其他债权人利益造成侵害如债权人是多个,就可能出现有的债权人直接向债务人主张权利、有的债权人则向次债务人行使代位权的局面。若债权人已向债务人主张权利,且获得胜诉,而我们却要牵强附会地以“不告不理”的诉讼法原则阻止其权利的最终实现,显然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相去甚远,有悖公平合理,对其他债权人可能会因为享受不到次债务人的履行而受到损害。
    2.我国的“直接受偿规则”,可能会增加程序的繁琐按照传统的“入库规则”理论,在代位权诉讼中,应重点关注债务人与次债务人间债权是否合法有效,而非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有无合法有效的债权存在。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债的关系和债权人与次债务人间的代位权关系,可形成两个的诉。因代位权行使目的是为保全债权,且其效果由债务人直接获取,故即使是两诉同时受理,也不会产生违反“一事不可两诉”、对同一债权重复保护的后果。而且通常两诉因诉讼当事人法律地位的不同,亦不应合并审理。相反,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可直接取得相应利益,就意味着在审理代位权诉讼的同时,既要先确定债权人与债务人间是否有合法有效的债权,又要防止对同一债权重复裁判保护的局面出现。如果在债权人与债务人间不存在合法有效债的关系的前提下,让债权人从次债务人处取得利益,债务人或次债务人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势必得请求债权人返还不当得利,从而引起讼累。而且,如果两诉同时审理,使债权人可能对同一债权获得重复保护也有悖于民事诉讼法的原则。根据“入库规则”,在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债权人与债务人间并不必然产生诉讼。若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间的关系就归于消灭,无须进一步审理。但按我国现行规定,代位权诉讼一旦启动,就必须对债权人与债务人和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两方面的关系都进行审理。二者相较,“入库规则”相对选择余地更大,由此判决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率较低。
    全文
    6 2020-12-03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解答仅供参考,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当前346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什么是直接受偿规则
一键咨询
  •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42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17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6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82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2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237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47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2****542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7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2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61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34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62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2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18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0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243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1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18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11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23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36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3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03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144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01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107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0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玉林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0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31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56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38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百色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来宾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7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6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7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85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贵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51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柳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86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4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153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2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河池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防城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325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66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405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3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30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钦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北海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梧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4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桂林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贺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徐州188****8612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扬州135****158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35****1621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直接言词证据规则是怎样的
1、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控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2、直接原则,是指法官必须与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直接审查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3、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理须以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是什么?
1、严禁刑讯遏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3、孤证不能定案。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应如何应用,有哪些规则
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2w人正在咨询
刑事诉讼法中的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抗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直接言词原则可再分为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402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直接言词证据原则是什么?
1、综述2、直接原则 所谓直接原则,是指法官必须与诉讼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直接接触,直接审查案件事实材料和证据。3、言词原则,所谓言词原则,是指法庭审理须以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